手机端
当前位置: 91开学网

 > 

知识点

 > 

诗词大全

 > 

竹外桃花三两枝的全诗

竹外桃花三两枝的全诗

2024-04-12 11:42:45 506浏览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是作者苏轼题写在友人惠崇和尚《春江晚景》这幅画上的诗句。整首诗的名字叫做《惠崇春江晚景之鸭戏图》,这首《惠崇春江晚景之鸭戏图》,仅仅使用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了初春江面上的春天景致,独有韵味,因此入选到部编教材小学三年级下的语文课文,让孩子们欣赏和学习。

竹外桃花三两枝的全诗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北宋·苏轼·惠崇春江晚景(其一)

意思是: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水中嬉戏的鸭子最先察觉到初春江水的回暖。河滩上长满了蒌蒿,芦苇也长出短短的新芽,而河豚此时正要逆流而上,从大海回游到江河里来了。

竹外桃花三两枝的全诗注释

1、惠崇:宋初僧人,擅长诗歌和绘画。这是苏轼为惠崇画的《春江晓景图》所做的题画诗。

2、晓:早晨。

3、蒌蒿:生长在河滩上的一种草本植物,可以食用。

4、芦芽:芦笋。烹调河豚时,用蒌蒿和芦笋做佐料,味道十分鲜美。

5、河豚:一种有d的鱼,经过加工后可以食用。河豚欲上时:河豚春天要从海里回游到江河,初春正是河豚将要逆流而上的时候。

6、惠崇:北宋名僧能诗善画,《春江晓景》是他的画作,共两幅,一幅是鸭戏图,一幅是飞雁图。苏轼的题画诗也有两首,这首是题鸭戏图的诗。

7、蒌蒿:一种生长在洼地的多年生草本植物,花淡黄色,茎高四、五尺,刚生时柔嫩香脆,可以吃。

8、芦芽:芦苇的幼芽,可食用。

9、河豚:鱼的一种,学名“鲀”,肉味鲜美,但是卵巢和肝脏有剧d。产于我国沿海和一些内河。每年春天逆江而上,在淡水中产卵。上:指鱼逆江而上。

竹外桃花三两枝的全诗节奏

划分如下: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竹外桃花三两枝的全诗欣赏

这是一首著名的题画。作者因为懂画、会画,所以他能紧紧抓住惠崇这幅《春江晚景》的画题画意,仅用桃花初放、江暖鸭嬉、芦芽短嫩等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了早春江景的优美画境。尤其令人叫绝的是“春江水暖鸭先知”这一句,他把画家没法画出来的水温冷暖,描绘得如此富有情趣、美妙传神!此外,他的高妙还表现在幽默的想象上,他能看到画外,以画上并没有的“河豚欲上”,来点染初春的气息,深化画中的意境。如果说惠崇的画是“画中有诗”的话,那么这首诗便是“诗中有画”了。难怪它能作为一首人人喜爱的名诗而传诵至今!

这首诗写的是苏轼在花开时节与友人赏花时的所见。首句写白天的海棠,“泛崇光”指海棠的高洁美丽。第二句写夜间的海棠,作者创造了一个散发着香味、空空蒙蒙的、带着几分迷幻的境界。略显幽寂,与海棠自甘寂寞的性格相合。后两句用典故,深夜作者恐怕花睡去,不仅是把花比作人,也是把人比作花,为花着想,十分感人,表明了作者是一个性情中人。作者要烧红烛陪伴、呵护海棠,另一方面创造了一种气氛,让海棠振作精神,不致睡去。后两句极赋浪漫色彩。宋释惠洪《冷斋夜话》认为此诗“造语之工”“尽古今之变”。

相关故事

大文豪苏轼是个有名的吃货,发明过很多美味名菜,最有名的就是东坡肉了。有一天,他的朋友僧人惠崇请他去品评自己的新画,苏轼很高兴,心想又可以蹭饭了。

惠崇一见到苏轼,赶紧把一幅《春江晚景》拿了出来让苏轼看。可苏轼来之前特意没吃饭,肚子正饿着,又不好意思说吃完再看,只好心不在焉地看起来。

只见画上有绿竹,还有三两枝桃花,“竹外桃花三两枝”,红绿相间,颜色不错。下面是江水,水上几只鸭子,“春江水暖鸭先知”,这春天江水转暖的事应该是鸭子最先知道了。

眼里看着画,脑子里却只有竹筒饭、桃花饼和烤鸭。苏轼咽了口水,继续看到,画中满地的蒌蒿和鲜嫩的芦芽。他眼睛一亮,忽然想到画中情形,正好是河豚洄游的时节呀,“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河豚可是美味呀!他的老师欧阳修就说过,河豚配上芦芽,味道更美。想到这,苏轼口水已经流出来了,惠崇一看,哈哈大笑道,“别馋了,咱们马上吃饭。”

苏轼最爱的河豚,肉很美味,但内脏却有剧d,处理不好就可能中d。据说,苏轼曾被人请去品尝河豚,结果他吃的时候一言不发,直到吃完才说了句“死了也值了!”你看看他为了吃,简直连命都不要了。吃再好的美味也不能没有节制,适量适度才是最好的呀。

创作背景

《惠崇春江晚景》是苏轼于公元1085年(神宗元丰八年)在汴京(今河南开封)为惠崇所绘的《春江晚景》两幅所写的题画诗。一说此诗作于江阴,本首诗是其第一首。

作者简介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自号道人,世称苏仙。宋代重要的文学家,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汉族,北宋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宋仁宗嘉祐(1056—1063)年间进士。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 又工书画。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