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端
当前位置: 91开学网

 > 

知识点

 > 

读书笔记

 > 

溶解度的计算公式

溶解度的计算公式

2024-02-22 17:04:57 1453浏览

在学习物质的溶解度一节这中,需要根据溶解度判断溶质是否能全部溶解,所以大家要清楚溶解度的计算公式。其实很简单,用饱和的溶质的质量除以饱和的溶质的质量除以饱和的状态下水的质量是水,不是溶液再乘以一百克。具体公式如下。

溶解度的计算公式:

1、溶解度S/100g=溶质质量/溶剂质量。

2、溶解度S=100g*溶质质量/溶剂质量。

3、(g)w=m(溶质)/m(总)*100%。

4、溶解度(g)=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g)/饱和溶液中溶剂的质量(g)*100%。

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时所溶解的克数,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

溶解度计算的注意事项:

1、一定温度下,物质的溶解度的数值总是大于该物质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数值,根据此规律可检查计算是否正确。

2、在一定温度下,溶质在溶剂中溶解的质量达到溶解度时,一定是饱和溶液,所以在进行溶质质量分数与溶解度的换算时,必须是饱和溶液才能进行。

3、在一定温度下,物质溶于水的最大量是根据其溶解度的数值换算出来的,超过这数值的质量,不进入溶液,因而不能把没有溶解的固体的质量,列入溶质质量去换算成溶质质量分数。

溶解度与什么因素有关?

1、与溶质和溶剂的性质有关。

2、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气体的溶解度随压力升高而减少。

3、气体的溶解度随压力升高而增大。

判断溶解度大小的方法是什么?

1、当溶液为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时,可以比较该温度下,两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比较不同溶液在该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

2、大部分固体溶解度随温度的上升而上升对于我们常见的沉淀,可以通过查阅资料比较各种物质的Ksp常数,叫溶度积常数,常数越大,溶解度越小。

3、可以根据溶解度曲线来比较。(1)溶解度曲线上的每一个点表示溶质在某一温度下的溶解度。此时,溶液必定是饱和溶液。(2)在溶解度曲线的下方的点,表示该温度下的溶液是该物质的不饱和溶液。(3)在溶解度曲线上方的点,表示该温度下的溶液是该物质的过饱和溶液,也就是说,在溶液中存在未溶解的溶质。

4、还可以根据一些常见的溶解度口诀进行判断。钾钠铵盐皆可溶硝酸盐如水影无踪盐酸盐不溶氯化银硫酸盐不溶硫酸钙碳酸盐只溶钾钠铵溶碱有四位钾钠铵和钡(酸式盐一般都可溶)。

溶解度曲线的定义:

固态物质的溶解度是温度的函数。这种函数关系既可用表格法表示,也可以用图像法(溶解度曲线)来表示。用纵坐标表示溶解度,横坐标表示温度,得到物质溶解度随着温度变化的曲线,这种曲线叫做溶解度曲线。

溶解度曲线的意义:

1、溶解度曲线表示某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

2、溶解度曲线的走势表示某物质溶解度随温度 的变化情况(曲线倾斜的角度越大,表示该物质溶解度受温度变化的影响越大)。

3、两条曲线的交叉点表示两种溶液在某一对应温度下具有相同的溶解度。

4、在溶解度曲线上的每一个点都表示溶质在某温度下的溶解度,此时的溶液必然是恰好饱和的溶液;在溶解度曲线下方的点,则表示溶液是不饱和溶液;在溶解度曲线上方的点,则表示溶液为未溶解的溶质与饱和溶液共存的混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