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端
当前位置: 91开学网

 > 

知识点

 > 

公式考点

 > 

木兰辞是几年级学的课文

木兰辞是几年级学的课文

2023-12-01 16:57:37 1502浏览

《木兰诗》是中国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首长篇叙事民歌,也是一篇乐府诗。自《木兰辞》问世以来,一位集忠、孝、仁、勇美德于一身的中国女杰的形象便深入人心,千百年来历代传唱。

木兰辞是几年级学的课文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木兰辞》是一首北朝民歌,宋郭茂倩《乐府诗集》归入《横吹曲辞•梁鼓角横吹曲》中。

《木兰辞》原文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着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木兰辞》主要内容

讲述了一个叫木兰的女孩,女扮男装,替父从军,在战场上建立功勋,回朝后不愿作官,只求回家团聚的故事,热情赞扬了这位女子勇敢善良的品质、保家卫国的热情和英勇无畏的精神。全诗以“木兰是女郎”来构思木兰的传奇故事,富有浪漫色彩;详略安排极具匠心,虽然写的是战争题材,但着墨较多的却是生活场景和儿女情态,富有生活气息;以人物问答及铺陈、排比、对偶、互文等手法描述人物情态,刻画人物心理,生动细致,神气跃然,使作品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木兰辞》表达什么感情

女扮男装,在封建制度下被人视为反常的现象。“男治乎外,女治乎内”是封建礼法的一条戒律。

木兰可以在非常时期秘密代父从军,并发挥出她那潜在的智谋和才能。然而,她却不能随着战争转入和平,继续留在朝廷为治理国政而做出新的贡献。不然的话,所谓“牝鸡司晨”的恶名就会落在她的身上。木兰和《木兰诗》的作者都无法改变这种命运。

封建礼法加在妇女身上的镣铐是难以解脱的。清代的女词人王筠在《鹧鸪天》中痛感自己不能像木兰、崇嘏那样一显身手(“木兰崇嘏事无缘”),只好在她的弹词《繁华梦》里让女主人公登上艺术舞台(“好将心事付梦诠”),来抒发她那埋藏在胸中的人生理想。

由此可见,木兰的还乡,决非什么不慕功名富贵的`问题,也不是什么热爱劳动的问题,而是封建社会压迫、歧视妇女的必然结局。

《木兰诗》的作者不可能明确地认识到这一点。但是,他从木兰所走过的和平——战争——和平的曲折的生活道路,不自觉地反映了木兰在特殊条件下所创造的奇迹,并热情地歌颂了它。这正是作者忠于现实生活的表现,也是和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相通的。

《木兰辞》表达什么感情?用一句话来表述,就是它对于普通女子所禀赋的智慧和才能表示了肯定和赞赏的态度。而且也要看到,这种态度是寓于烘托(“火伴皆惊忙”)、隐喻(“双兔傍地走”)等描写中自然流露的。

《木兰辞》的人物形象

花木兰是我国古代一位传奇的女英雄,是《木兰辞》中一位英勇善战、智勇双全,替父从军,勇冠三军的人物。在战场上屡立奇功,成为了中国家喻户晓的传奇人物。这个人物形象代表了忠诚、勇敢和那坚定的信念与无所畏惧的精神风貌。

《木兰辞》中花木兰勇敢、智慧、孝顺,为了代替年迈的父亲从军,瞒过官府,剪去长发,换上男装,化名花弧,毅然从军。在漫长的征程中,她勇敢地与战友同行,冒着生命危险,在战场上屡建奇功。然而,在一次战斗中,意外暴露了女性的身份,引起了一场风波。官兵们惊讶于花弧竟然是女子,纷纷质疑她的忠诚和能力。但她并未气馁,用自己的勇敢和智慧,赢得了官兵们的尊重和信任。

战争结束后,花木兰受到了皇帝的嘉奖,被封为征西大将军。但她并未沉溺于功名,而是选择了回家陪伴父母。在她回家的路上,官兵们为她举行了盛大的欢迎仪式。花木兰回到了家乡,重拾女装,她那勇敢、智慧、孝顺的形象深入人心。

花木兰的故事,在我国古代文学作品中占有重要地位。最早有关花木兰的文学作品出现于南北朝。后来,花木兰的故事不断被改编成戏剧、电影、电视剧等形式。花木兰的形象已经深入人心,成为了勇敢、智慧和孝顺的代名词。她的故事不仅在中华大地家喻户晓,还传遍了世界各地。世界各地的华人,都以花木兰为骄傲,她成为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符号。

你不知道的木兰

1.花木兰是南北朝时期北魏的巾帼英雄

花木兰最早出现于南北朝一首长篇叙事诗《木兰辞》中,该诗约作于南北朝的北魏,最初收录于南朝陈的《古今乐录》。不朽名篇《木兰辞》记述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征战沙场,凯旋回朝,建功受封,辞官还家的故事,充满传奇色彩。

2.花木兰参加的战争是北魏破柔然之战

公元429年的北魏破柔然之战,正史对于这场战役有3个行军记载切合了《木兰辞》提及的地名。

《魏书·世祖纪上》:“车驾东辕,至黑山”

《魏书·列传第九十一》:“车驾出东道,向黑山……北渡燕然山”

《北史·列传第八十六》:“车驾出东道,向黑山……北度燕然山”需知,燕然山经常被古代诗词简称为燕山。

3.花木兰不姓“花”,而姓“穆”

《木兰辞》的主人公——花木兰本来姓穆名兰,“花”是后人加的姓。穆是鲜卑人丘穆陵氏改的汉姓。

4. 花木兰生活在盛乐地区

《木兰辞》所描述的地方正是盛乐地区,依据有三:

(1)盛乐建都,人口众多,经济发达,才会有“市”,而周边全是农业和畜牧业区,不会有“市”之说。

(2)从时间上讲,拓跋珪从公元286年称魏王到398年大战后燕正好12年。

(3)从《木兰辞》中反映的“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正是拓跋珪与后燕大战参合陂的战争画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