匡超人人物形象分析
匡超人是《儒林外史》中一个非常丰富鲜明的文学形象,体现了科举制度下文人良知的泯灭。《儒林外史》是我国古典小说中杰出的讽刺作品,你知道匡超人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吗?
匡超人人物形象分析
1、心地善良,事亲孝顺,对父母体贴入微,为人极为淳朴,勤奋上进。
第十七回:匡超人进学之后,连续拜了几个老师。不久,父亲病逝。不知什么原因,知县被革职摘印,但百姓拥戴知县,围了省里的官员。上面派人捉拿带头的人,连累了匡超人。匡超人到杭州避祸,结识了民间的贤士景兰江及他的一帮朋友。这些人经常相聚作诗。
第十八回:匡超人寓居的文瀚楼主人让他帮忙选编一些文章,马二先生当初两个月才能完成的工作他只用了七天,也因此得到了一些酬劳(选金)。景兰江带匡超人通过胡缜的生日认识了一些新的文人朋友。他们一起举行诗会,但有的人的文采着实一般。去省城举行诗会的当天晚上,匡超人等四人因醉酒而夜行,被巡夜的官员碰见,同行的两人被官员抓走了,景兰江伺机带着匡超人逃跑了。
第二十一回:牛浦郎在庵里读书,认识了老和尚,趁老和尚不在时,偷看了牛布衣留下的个人诗集,因是同姓,就想冒名牛布衣,因此改名牛浦,字布衣,自刻了手章。卜老爹有个外甥女,母亲已亡,父亲常年在外经商,与牛老爹商议将她嫁与了牛浦郎。牛浦郎不善于经商,自接手爷爷的杂货店后,日益亏空。牛老爹知悉后上火,病亡。亲家卜老爹年岁已大,办完了牛老爹的丧事后,随之而亡。老和尚的弟子做了九门提督,差人接了老和尚去京,留下庵子让牛浦照顾。
2、匡超人渐渐在这个污浊社会的学有所成,习得一身暴寡情薄义、虚伪、撒谎的嘴脸。
书中叙述:他本已娶妻郑氏,却在李“恩师”问及可曾婚娶时,“暗想,老师是位大人,在他面前说出丈人是抚院的差,恐惹他看轻了笑,只得答道:‘还不曾’。”只这三个字的谎言使他又得娶李“恩师”有沉鱼落雁之容、闭月羞花之貌的外甥女,又得了极其可观的数百金的装奁,享了好几个月的天福。
匡超人对着景兰江和蒋书办攻讦曾经给他许多帮助的潘三说:“潘三哥所做的这些事,便是我做地方官,我也是要访拿他的。”潘三固然作了许多坏事,现身陷缧绁是罪有应得,但匡超人却不应弃之不理。想当初潘三待匡超人也不薄,被捕后也未将匡超人供出来,此时匡超人不念半点旧日情分,其心如蛇虫螫毒。
匡超人蜕变的原因:
(1)匡超人少年时期手脚勤快,心地善良,事亲孝顺。父亲卧病在床,他回到家就买了一只猪蹄来家煨着,等烂熟,和饭拿到父亲面前;他白天里杀猪,卖豆腐,晚上便服侍父亲;他父亲夜里睡不着,要吐痰,吃茶水,一直到四更鼓。匡超人就读书陪到四更鼓,每夜只睡一个更头;晚上村里失火,累及自家,他首先背出父亲,然后扶出母亲。
(2)知县李本瑛感其嘉行,提携他中了秀才。不料李知县被人诬告,可能累及匡超人。于是他来到杭州躲避风头,要投奔的潘三外出未归,便与一班假名士交往。这些人假托无意功名富贵自以为清高,意图侥幸能够名利双收。匡超人卷进了这帮“名士”之中,参加了“西湖诗会”,也想从中得些好处。年少时那朴实敦厚的人品开始受到污染,思想开始蜕变。
(3)潘三是市井恶棍。他劝匡超人像他那样才能做一些有想头的事情,才能发迹。他要利用匡超人为自己服务。如勾结差人黄球,拐卖乐清县大户人家逃出来的一个使女给姓胡的财主,伪造的朱签就是匡超人所拟。潘三事后他二十两银子。匡超人从中尝到甜头,为非作歹的胆子也就越发大了起来;他又顶替金跃上考场,并中了秀才,又赚了二百两银子。匡超人逐渐暴露出他那算情薄义、虚伪、撒谎的嘴脸:逼妻子回大柳庄乡下,导致其妻郁闷忧虑而死;潘三入狱后的翻脸无情……这个昔日的纯朴少年已经变成一个毫无廉耻的吹牛家,虚伪透顶,狡诈至极。作者通过这样一个农家子弟堕落的全过程,揭露了恶浊势利的社会、牢笼士子的八股取士的罪恶本质。
关于匡超人的外貌描写
1、少年虽则瘦小,却还有些精神;却又古怪,面前摆着字盘笔砚,手里却拿着一本书看。
2、话说匡超人看了款单,登时面如土色,真是“分开两扇顶门骨,无数凉冰浇下来”。
3、匡超人纱帽圆领,金带皂靴,先拜了给谏公夫妇,一派细乐,引进洞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