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端
当前位置: 91开学网

 > 

知识点

 > 

史学热点

 > 

满江红是几年级的课文

满江红是几年级的课文

2023-11-30 16:47:56 547浏览

岳飞精忠报国的故事大家一定不陌生,他写的满江红也一定不能错过!这首词是岳飞所有词作中流传最广的一首,笔力雄厚,英勇而悲壮,深为人们所喜爱,它真实、充分地反映了岳飞精忠报国、一腔热血的英雄气概。

满江红是几年级的课文

八年级。

满江红:词牌名,又名“上江虹”“念良游”“伤春曲”等。以北宋词人柳永《满江红·暮雨初收》一词为正格。以南宋名将岳飞所作《满江红·怒发冲冠》最为有名。南宋绍兴年间,岳飞屡破侵略南宋的金军。绍兴十年(1140年),岳飞大破金兀术,进军朱仙镇。可是就在这时,奸相秦桧竟割淮河以北与金和谈,一日连下十二道金牌逼迫岳飞班师。这首词即作者刚班师回南后在驻地上写的,以抒愤懑之情,以明报国志愿。

《满江红》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满江红译文

我怒发冲冠登高倚栏杆,一场潇潇细雨刚刚停歇。抬眼四望辽阔一片,仰天长声啸叹。壮怀激烈,三十年勋业如今成尘土,征战千里只有浮云明月。莫虚度年华白了少年头,只有独自悔恨悲悲切切。

靖康年的奇耻尚未洗雪,臣子愤恨何时才能泯灭。我只想驾御着一辆辆战车踏破贺兰山敌人营垒。壮志同仇饿吃敌军的肉,笑谈蔑敌渴饮敌军的血。我要从头再来重新收复旧日河山,朝拜故都京阙。

满江红赏析

“怒发冲冠”四个字勾出了一位忧国忧民的民族英雄的形象。首句,就为全词定下了激越的调子。

“抬望眼”三句继续写词人的激愤之情。“抬望眼”是“抬眼望”的倒文。

作者抬头远望,似乎看到中原大好河山尘烟滚滚,百姓们陷于水深火热之中,这一切让他忍不住对着长空大声呼啸,看到此时的景观顿时不禁热血满怀沸腾激昂,抒发自己奋发激昂的胸怀呢! 岳飞是抗金名将。

抒发的《壮怀》的意思,回顾往昔战斗的岁月,激励自己奋发图强的志向。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百里路云和月。”这句词用得十分的绝妙,可以说令人出乎意料。作者近半生的功名,就如同尘土一样微不足道。一直征战四方,经历了无数的风云人生。

写完感慨之后,作者又以“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用来劝诫当代好男儿,不要等待青春时间白白浪费了。反应了作者积极进取的精神,“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靖康之耻到现在都还没有被雪洗,更是作者发出了心中的恨何时才能消除。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表达了作者目前的壮怀,展现了英雄气概,“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只有食肉喝血才能足以解恨,这两句充分展现了作者对匈奴的无比憎恨。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而这最后一句直接展示了作者,满腔憎愤,倾出肺腔。整句词神气十足,令人神往。整首词脉络清晰,结构严谨,全文一气呵成,感情激荡,气势磅礴,风格豪放。给人一种超强的感染力,读者很容易融入到其中,也会有像作者一样的激荡。

作者简介

岳飞(公元1103年—公元1142年),字鹏举,宋相州汤阴县永和乡孝悌里(今河南安阳市汤阴县程岗村)人,南宋“中兴四将”之首,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家、战略家。

岳飞生于农家,年少之时喜欢舞枪弄棒。20岁时,岳飞怀着对军队的梦想去当兵了。可是,没当几天,他父亲病故了,只好离开军队回家守孝。大概一年之后,出于谋生混口饭吃,岳飞又离家去当兵了。此时的北宋大地,笼罩在“靖康之耻”的阴影之下,岳飞所在的宋军多次被金兵击溃,他乘乱再次跑回了老家。

乱世之中,生命没有尊严,活着不再体面。出于愤慨,24岁的岳飞再次离家第三次当兵。岳飞在宗泽将军的麾下效劳,因战功升成一名小头目,逐渐成长起来。

公元1134年,岳飞因战功显赫,获准独立建军,岳家军的班底初步组建。岳家军开始和金人的傀儡政权“伪齐”刘豫死磕,两年后,伪齐皇帝刘豫被废。

就在北伐收复中原的形势一片大好之际,南宋却发生了“淮西兵变”,主战派失势,主和派占据上风。南宋朝廷的对金态度和政策发生了逆转,岳飞逐渐被打入不信任者名单。

公元1140年,金国高层变动,金兀术单方面撕毁了与南宋的议和盟约,南下攻宋。岳家军击溃了金兵的精锐骑兵“铁浮屠”。而南宋朝廷却以“兵微将少,民困国乏”的理由,连发十二道令牌要求岳飞不能深入追击,从而丧失了收复失地的最好时机。

此时的岳飞,感到了存在的荒谬,愤惋泣下:“十年之力,废于一旦”!班师回朝后,岳飞上书朝廷解甲归田,赵构不允。在主和派占据上风的政治环境中,秦桧为了和金国议和,答应了金兀术“必杀岳飞,而后和可成”的要求。

公元1142年,岳飞在大理寺狱中被杀害,时年39岁。

拓展:

仰天长啸:抬头朝天高声呼叫。形容情绪高昂、意气风发的样子。也指为排遣郁闷而仰头呼叫的情态。仰天,仰望天空。多为人抒发抑郁或激动心情时的状态。西汉·杨恽《报孙会宗书》“酒后耳热,仰天抚缶,而呼呜呜。”东汉·王逸《九思·悼乱》“便旋兮中原,仰天兮增叹。”长啸,大声呼叫;撮口发出悠长清越的声音,古人常以此述志。啸,撮口作声;引申为呼叫。西汉·刘向《九叹·思古》“临深水而长啸兮,且倘佯而泛观。” 三国魏·曹植《美女篇》“顾盼遗光采,长啸气若兰。”

靖康耻:即“靖康之变”,金灭北宋的历史事件。宣和七年(1125年),金军逼近宋都汴京(今河南开封),徽宗禅位于太子赵桓(钦宗)。靖康元年(1126年)正月,金帅完颜宗望(斡离不)率军再逼汴京,钦宗遣使屈膝求和,金遂退师。同年十一月,宗望与宗翰又合师进围汴京,一举攻克。至次年三月,金贵族在大肆搜刮掠夺后,立张邦昌为楚帝,驱掳徽、钦二帝和宗室、后妃、教坊乐工、技艺工匠等数千人,携文籍舆图、宝器法物等北返,北宋亡。史称“靖康之变”或“靖康之难”“靖康之祸”“靖康之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