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端
当前位置: 91开学网

 > 

知识点

 > 

英语语法

 > 

社戏人物形象分析

社戏人物形象分析

2023-11-29 17:15:08 1981浏览

小说有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对于社戏这篇文章,作者又是怎样描写人物的呢?接下来我们对社戏中的人物形象进行分析。

社戏人物形象分析

1、“我”

“我”是富裕人家的子弟,平常在城里受着封建教育的束缚。与双喜、阿发等相比,难免有一些缺点,只会死读书,不会干活,看不到戏就“急着要哭”;但“我”到底还是个孩子。心地无邪,对封建教育极为反感,以“免念诗书”为乐事,所以更加向往农村生活。

2、双喜

双喜是小伙伴中“最聪明的”,小领袖一般,他心细如发,聪明伶俐,当“我”看不成戏,“急得要哭”时,双喜马上能想出“好主意”,并且能举出让“外祖母和母亲也相信”的理由。

铁头老生夜晚不翻筋头,“我”很失望,双喜又用“谁肯显本领给白地看”来安慰“我”,表现了他的亲切体贴;他敢于负责,当老旦唱个没完没了,大家都已经厌倦但又不好说回去的时候,又是他提议回家。

回程时大家偷阿发家的豆,双喜劝止大家“再多偷,倘给阿发的娘知道是要哭骂的”,又表现了他体贴他人的好品质。

3、六一公公

六一公公是淳朴乡民的代表,六一公公对于孩子们偷他的豆,只是责备“不肯好好的摘,踏坏了不少”,听说摘豆是为了请客,马上说“这是应该的”,他并不是吝啬的人。

后来他又亲自送豆,表现了他热情好客的性格。“我”夸了他一句,“竟然非常感激起来”,体现了老实厚道的农民本色。

鲁迅为何会用大量的笔触描写人,而不是戏

如果真如鲁迅先生所说的那样,他非常的怀念当初所看到的那一出好戏,“从此以后所看的各种演出,再也没有那样的好戏了”,那么鲁迅先生应该会在自己的文章描写当中,用大量的笔画描述出戏台上的表演,也会花大量的时间给大家描绘出一副“这出戏如何精彩的画面。”

可惜的是,当大家再次的重读《社戏》时,却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等到鲁迅和小伙伴们真的到达了看戏的地方时,鲁迅描写的却是“看戏的人家的船篷”,还有大家等待着重头戏的出现的状态,紧接着又写他多么的想打盹,还要“我有些疲倦了,托桂生买豆浆去。”等等这些零碎的情况,就是不描写台上的表演是有多么的精彩。等到最令人激动的打斗的场面出现时,鲁迅却只是用几笔简单的带过了,而是将更多的描写转到了自己的小伙伴的身上。

“然而老旦终于出台了。老旦本来是我所最怕的东西,尤其是怕他坐下了唱。”就这样,这出看戏的戏码飞快的掠过了,紧接着他们就乘船回家去了。而且鲁迅在描写回家的路程中,双喜热情的态度所花费的笔触,都比描写看戏时那舞台上的精彩表现要多的多。

其实这也侧面的表达了,鲁迅并不是真的怀念那出戏,也不是真的觉得那出戏多么的好,他只是想借由着这出戏,表现出自己对童年时期那些温暖的片段和人物,是有多么的念念不忘。否则的话,他怎么只是将戏台上的表演,花了几句话就粗略略过,而是把更多的描写篇幅,放在自己的小伙伴如何看戏的神态上呢?

文章结构

第一部分:平桥村随母归省的生活。

(1)随母归省的时间、地点、缘由和平桥村的环境,突出平桥村是“我”的乐土。

(2)交代乡间小朋友的情况(热情、好客)和关系(平等)。

(3)写平桥村的乐事(钓虾、放牛)。

第二部分:在赵庄看社戏的全过程。

(1)看社戏前的波折。

(2)去看社戏途中的见闻感受。

(3)在赵庄看社戏。

(4)看社戏后,深夜归航。

第三部分:看社戏后的余波。

问题讨论

1、作者既然写社戏,为什么还要在开头介绍平桥村的情况?

这部分交代了平桥村的环境和人物关系,既写出了平桥村是“我”的乐土,又为情节的展开作好了铺垫。

2、小伙伴们对台上的戏感兴趣吗?为什么想去看戏,并争着去看戏?

小伙伴们最感兴趣的是看戏途中的无拘无束和自由自在的玩耍。正所谓“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他们的兴趣不在戏,而在看戏前后的气氛、感觉。

3、作者写看戏前的波折有什么作用?

一是制造波澜曲折,烘托了看戏的急切心情,二是初步表现了小伙伴们热情能干的特点。

4、六一公公送豆的情节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表现了老人的宽厚慈爱,热情好客,进一步说明了“我”爱平桥村,是因为那里的人的善良可爱,同时深化了主题。

5、为什么作者说平桥村“在我是乐土”?“乐”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1)民风淳朴、乡民善良的乡村,对一个在封建家庭中生长、受各种规矩束缚的孩子来说,确实是自由快乐的天堂。“我”作为客人,在这里“得到优待”,钓到虾“照例是归我吃的”,小伙伴们对“我”的体贴照顾无微不至,在“看社戏”一节中这种友爱和照顾表现得淋漓尽致。

(2)也因为在这里,“我”可以免念那些陈腐无用的经书,而且也没有那么多规矩可循,即使“打了太公”,全村“也绝没有一个会想出‘犯上’这两个字来”,对自幼就压抑在封建道德秩序中的“我”而言,这样的自由是一种多么宝贵的享受。

(3)更加重要的是,在农村可以亲近大自然,“掘蚯蚓”“钓虾”“放牛”,相对城镇宅院中那种苍白无味的生活而言,无疑是新鲜有趣、极具魅力的。因此“我”对这样的“乐土”、这样的童年往事,一直到长大也念念不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