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端
当前位置: 91开学网

 > 

知识点

 > 

公式考点

 > 

百家争鸣是哪100家

百家争鸣是哪100家

2023-11-24 16:34:01 349浏览

我们经常说的百家争鸣,指的是先秦时期各个学术流派的总称,字面上看来好像有100家学派,实际上并不是。接下来这篇文章根据历史记载总结除了一些关键的知识点,供大家学习和参考。

百家争鸣是哪100家

百家争鸣中的百家并非确指100家。据《汉书·艺文志》的记载,数得上名字的一共有189家,4324篇著作。而其后的《隋书·经籍志》、《四库全书总目》等书则记载“诸子百家”实有上千家。但影响较大的、流传较广的、较为著名的、为大家所熟知的、能够发展成流派的归纳而言只有12家而已。其他诸家或没落、或遗失、或名声不显、或并入12大主流学派。

12大流派分别为:儒家、道家、法家、兵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阴阳家、名家、小说家、方技家。

一、儒家

代表人物:孔子、孟子、荀子。作品《论语》、《孟子》、《荀子》。

儒家是战国时期重要的学派之一,它以春秋时孔子为师,以六艺为法,崇尚“礼乐”和“仁义”,提倡“忠恕”和不偏不倚的“中庸”之道,主张“德治”和“仁政”,重视道德教育和人的自身修养的一个学术派别。

儒家强调教育的功能,认为重教化、轻刑罚是国家安定、人民富裕幸福的必由之路。主张“有教无类”,对统治者和被统治者都应该进行教育,使全国上下都成为道德高尚的人。

在政治上,还主张以礼治国,以德服人,呼吁恢复“周礼”,并认为“周礼”是实现理想政治的理想大道。至战国进,儒家分有八派,得要的有孟子和荀子两派。

孟子的思想主要是“民贵君轻”,提倡统治者实行“仁政”,在对人性的论述上,他认为人性本善,提出“性善论”,与荀子的“性恶论”截然不同,荀子之所以提出人性本恶,也是战国时期社会矛盾更加尖锐的表现。

儒家原先是先秦诸子百家之一,其创始人是孔子。儒家在先秦时期和诸子百家地位平等,秦始皇‘焚书坑儒’后,使儒家遭受重创。而后汉武帝为了维护封建专制统治,听从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对思想实施钳制,使儒家重新兴起。

二、道家

代表人物:老子、庄子、列子。作品:《道德经》、《庄子》、《列子》。

道家是战国时期重要学派之一,又称“道德家”。这一学派以春秋末年老子关于“道”的学说作为理论基础,以“道”说明宇宙万物的本质、本源、构成和变化。认为天道无为,万物自然化生,否认上帝鬼神主宰一切,主张道法自然,顺其自然,提倡清静无为,守雌守柔,以柔克刚。政治理想是“小国寡民”、“无为而治”。老子以后,道家内部分化为不同派别,有四大派:庄子学派、杨朱学派、宋尹学派和黄老学派。

春秋时期,老子集古圣先贤之大智慧。总结了古老的道家思想的精华,形成了道家完整系统的理论,标志着道家思想已经正式成型。对中华哲学、文学、科技、艺术、音乐、养生、宗教等等影响深远。

道家以‘道’为核心,认为大道无为、主张道法自然,提出道生法、以雌守雄、刚柔并济等政治、经济、治国、军事策略,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是‘诸子百家’中一门极为重要的哲学流派,存在于中华各文化领域,对中国乃至世界的文化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大量的中外学者开始注意到与吸取道家的积极思想,故学者说:“道家思想可以看为中国民族伟大的产物。是国民思想的中心,大有‘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百姓日用而不知’的气概。”

三、法家

代表人物:韩非、李斯、商鞅。作品《韩非子》。

法家是战国时期的重要学派之一,因主张以法治国,“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故称之为法家。春秋时期,管仲、子产即是法家的先驱。战国初期,李悝、商鞅。申不害、慎到等开创了法家学派。至战国末期,韩非综合商鞅的“法”、慎到的“势”和申不害的“术”,以及法家思想学说之大成。

法家是先秦诸子中对法律最为重视的一派。而且提出了一整套的理论和方法。这为后来建立的中央集权的秦朝提供了有效的理论依据,后来的汉朝继承了秦朝的集权体制以及法律体制,这就是我国古代封建社会的政治与法制主体。法家思想作为一种主要派系,他们提出了至今仍然影响深远的以法治国的主张和观念,这就足以见得他们对法制的高度重视。

这一学派,经济上主张废井田,重农抑商、奖励耕战;政治上主张废分封,设郡县,君主秦,仗势用术,以严刑峻法进行统治;思想和教育方面,则主张禁断诸子百家学说,以法为教,以吏为师。其学说为君主秦的大一统王朝的建立,提供了理论根据和行动方略。

《汉书·艺文志》著录法家著作有二百十七篇,今存近半,其中最重要的是《商君书》和《韩非子》。

法家是中国历史上研究国家治理方式的学派,提出了富国强兵、以法治国的思想。它是诸子百家中的一家,被古代大家和近代学者一致认为其为道家分支。战国时期提倡以法制为核心思想的重要学派。

四、兵家

代表人物:春秋时期孙武、司马穰苴,战国时孙膑、吴起、尉缭、赵奢、白起,汉初张良、韩信等。代表作:《孙子兵法》、《孙膑兵法》、《吴子》、《六韬》、《尉缭子》、《握奇经》等。

兵家是中国先秦、汉初研究军事理论,从事军事活动的学派,是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精华。诸子百家之一。关于兵家的起源,有人认为兵家源于九天玄女,有人认为兵家鼻祖是吕尚,有人认为兵家源自道家,也有人认为兵家源自法家,不过最让当代人信服的说法就是兵家始于兵家至圣孙武。据《汉书·艺文志》记载,兵家又分为兵权谋家、兵形势家、兵阴阳家和兵技巧家四类。

兵家集大成者是孙武的《孙子兵法》。中国自古以来兵家一直是受到重视的。兵书在中国的发展源远流长,兵书产生於西周,成熟於春秋。如何从宏观上把握战争,是兵法的关键。战争是政治的继续,关系到一国或一民族的生死存亡或被人奴役的大事。兵法也可以将它看成既是一部如何统治国家,制定国家战略的指引;又是一部如何领兵打仗,制定战争战略与策略的书本。兵家是春秋战国“百家”中的一个重要学派,以研究作战、用兵为其主要宗旨。《汉书·艺文志·兵书略》将兵家著作分为四类:兵权谋类侧重于军事思想、战略策略;兵形势类专论用兵之形势;兵阴阳类以阴阳五行论兵,且杂以鬼神助战之说;兵技巧类以兵器和技巧为主要内容。

五、墨家

代表人物:墨子,作品《墨子》。

墨家是战国时期重要学派之一,创始人为墨翟。

这一学派以“兼相爱,交相利”作为学说的基础:兼,视人如己;兼爱,即爱人如己。“天下兼相爱”,就可达到“交相利”的目的。政治上主张尚贤、尚同和非攻;经济上主张强本节用;思想上提出尊天事鬼。同时,又提出“非命”的主张,强调靠自身的强力从事。

墨家有严密的组织,成员多来自社会下层,相传皆能赴火蹈刀,以自苦励志。其徒属从事辩者,称“墨辩”;从事武侠者,称“墨侠”,领袖称“巨(钜)子”。其纪律严明,相传“墨者之法,杀人者死,伤人者刑。”(《吕氏春秋-去私》)。

墨翟死后,分为三派,至战国后期,汇合成二支:一支注重认识论、逻辑学、数学、光学、力学等学科的研究,是谓“墨家后学”(亦称“后期墨家”),另一支则转化为秦汉社会的游侠。

墨家是中国东周时期的哲学派别,诸子百家之一,与孔子所代表的儒家、老子所代表的道家共同构成了汉民族三大哲学体系,法家代表韩非子称其和儒家为‘世之显学’,而儒家代表孟子也曾说‘天下之言,不归杨(杨朱,道家代表人物)则归墨(墨子)’等语,证明了墨家思想曾经在中国的辉煌。

六、纵横家

这个学派就比较出名了,能玩的转纵横的人可以说都是非常厉害的。因为这些人在某种程度上是操纵当时的局势的。纵横家主要是以纵横捭阖之策游说诸侯,说白了就是告诉你们听我的怎么制定国家大体方向的。比较出名的就是苏秦张仪,这两个人可以在战国时期玩了二十多年,控制了二十多年的局势。当然秦朝建立后,他们也就没有活下去的土壤了,也慢慢消失了。不过他们的思想对于外交上是有很大的帮助的,一直影响到今天。

七、杂家

其实杂家和名家差不多,没有什么核心的主张,不过他们有一个很好的一点就是集众家之所长,不管是哪家的,只要我觉得好我都吸收过来。“采儒墨之善,撮名法之要”。杂家虽只是集合众说,兼收并蓄,然而通过采集各家言论,贯彻其政治意图和学术主张,所以也可称为一家。比较出名的是吕不韦,《吕氏春秋》在中国历史上也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因为这本书确实记载了好多东西。不过这种没有核心思想的学派有时候消失的比较快。之后也就慢慢消失了。一直也不是很强大。

八、农家

看名字就知道,这一家和农业或者说农民有关,确实也就是这样。不过农家还有一派是关心政治的,但是即使关心也都是从农民的角度出发的。他们认为农业是衣食之本,应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主张推行耕战政策,奖励发展农业生产,研究农业生产问题。他们自己认神农氏是自己的始祖,因为神农氏尝百草。思想这种学派没有了,但是他们重农的思想却一直流传了下来。整个封建社会都是非常重视农业的,几乎都认为农业是天下的根本。

九、阴阳家

代表人物邹衍。

阴阳家是先秦诸子百家中唯一精于天文历算。阴阳家的主要思想是阴阳说与五行说,再与自古以来的数术结合,以此来解释宇宙变化规则。

而邹衍直接将阴阳五行理论阐释历史兴衰,作出了“五德终始说”,影响甚大。比如刘邦造神运动中的“赤帝子斩白帝子”就是说汉得火德,理应代替秦朝。

十、名家

代表人物:邓析、惠施、公孙龙和桓团。作品:《公孙龙子》。

名家是战国时期的重要学派之一,因从事论辩名(名称、概念)实(事实、实在)为主要学术活动而被后人称为名家。

《汉书·艺文志》列为”九流“之一。一称”辩者“,又称”刑(形)名家“。汉时称”名家“,强调名实相符,”控名指实,参伍不失“(司马谈《论六家之要旨》),对概念有独特的研究,善长于辩论,其弊流于”苛察缴绕“。名家着重围绕着”名“(概念)和”实“(事实)的关系问题,展开论辩并提出自己的见解。《汉书·艺文志》注录的名家著名代表人物的著作主要有:《邓析子》、《尹文子》、《惠子》、《公孙龙子》等。现除《公孙龙子》之外,皆早佚。今存《邓析子》、《尹文子》经考证系后人伪托。

十一、小说家

小说家在当时是非常不入流的,也没有什么核心的思想,其实主要就是记载一些民间传说,事件之类的。小说家虽然自成一家,但被视为不入流者,刘歆列九流十家,惟小说家不在九流之列,影响甚小。不过小说家在对中国文学上还是有很大的影响,记载了很多先秦时代的事情。

十二、方技家

方技家,我们看一下名字。方和中医上的方子的方是一个意思,技是技术的意思。这一家在医学研究上有很大的贡献的。比如我们熟知的《黄帝内经》就是这一家完成的。方技家以医学为理论基础,但研究范围远宽于医学,当包括后世之医家与方士。和术士研究的有异曲同工之处。后世“方技”一词则泛指医、卜、星、相之术。

百家争鸣出现的原因

其一,政治因素。当时处于社会大变革时期,社会动荡不安,各诸侯国林立纷争。各诸侯国的国君为了在争斗中取得霸主地位,竞相招贤纳士,运用不同思想学说以使自己的国家富足强大起来。这便给百家争鸣创造了一个宽松的学术氛围。

其二,经济因素。当时经济有了极大发展,这使得有某些人成为有闲阶层,有时间从事自己的学术活动。

其三,科技因素。科学技术取得了较大进步,如天文学、数学、光学、声学、力学、医学等方面在当时均达到较高水平。这些科技成果标志着人们认识水平的提高,丰富了人的精神世界和物质生活。

其四,文化因素。当时“天子失官,学在四夷”,其结果是打破“学在官府”的局面,使原来有贵族垄断的文化学术向社会下层扩散,下移于民间(这种历史现象被称为“文化下移”),致使“私学勃兴”。

其五,学术自由因素。各学术团体于政治权势是相对于独立的。他们虽从不同的社会集团的利益出发,纷纷著书立说,议论时事,阐述哲理,各成一家之言,但是他们并非政治附庸,依附于某个政治权势集团,而是“用我则留,不用我则去”。

此外,各个学派之间、同一学派的不同流派之间,既相互斗争又相互学习和借鉴。这也是促成百家争鸣的另一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