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端
当前位置: 91开学网

 > 

知识点

 > 

作家作品

 > 

挪威的森林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挪威的森林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2023-10-27 16:47:42 339浏览

《挪威的森林》是村上春树于1987年所著的一部长篇爱情小说。在中国的销量很高,被旅美学者李欧梵列为20世纪对中国影响最大的十部文学名著之一。

挪威的森林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告诉我们相对于失去的,我们更应该珍惜眼前拥有的;迷失在青春期是很多青年男女的必经之路,只有在完成对他人的救赎中才能对自己进行自我拯救;死亡与孤独虽然充塞着我们的人生,但是,他们只是扶助我们更加深刻理解人生的工具,而不是让我们的人生灰暗无光的理由。

写作背景:

20世纪60年代,日本已经进入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在快速发展,人们的精神危机也与日俱增。物质生活的丰富与人的欲求膨胀,造成了精神世界的严重失衡。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减少,心理距离拉大。 而甲壳虫乐队唱出的曲子《Norwegian Wood》给了作者很大的灵感。 那是一种微妙的,无以名之的感受。1987年村上春树就以《挪威的森林》为书名写了一本青春恋爱小说。

人物介绍:

渡边彻

故事的男主角。在神户高中毕业后,到东京的私立大学升学,于文学部专攻戏剧。喜欢喝威士忌、白兰地、爱看书、和女人厮混。不喜欢与人有深入接触,除了直子。

小林绿子

和渡边彻同上《戏剧史II》课,大学一年级女生。自家在东京内的大冢经营小林书店。乐观、开朗型少女,十分情绪化、喜欢跟人赌气和爱撒娇。母亲因脑肿瘤去世,父亲也因此病逝世。会做关西风味的菜式,有抽烟的习惯。 

直子

和木月自小相识的女性朋友,后来成为木月的情人。高中毕业后到东京的大学升学,其后在火车上遇到渡边彻。遇到渡边彻的半年后,进了京都一间名为“阿美寮”的疗养院,是集体治疗精神病患者的设施。1970年夏天自杀。

石田玲子

是直子在阿美寮的女室友,身上有着许多皱纹。在渡边彻探望直子时,当观察者。自小立志当职业钢琴家,但因精神病而被迫放弃,后来和跟她学钢琴的男生结婚,但后来一位跟她学钢琴的十三岁女同性恋者令她被人误会是同性恋者引起邻居非议,最后和丈夫离婚。喜爱抽烟、会弹吉他。

内容情节:

开端

三十七岁的主人公渡边彻在飞机上听到了熟悉的《挪威的森林》的旋律,回忆起了18年前的青春往事。高中时代渡边彻和好友木月交往密切,直子是木月的女友,通过木月渡边彻和直子相识。木月在17岁那年突然无端自杀,渡边彻和直子也失去联系。1969年渡边彻18岁,木月的自杀让他对生与死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同时也陷入被死亡包围的迷茫之中,他只想逃到没有任何熟人的地方,重新开始生活,于是渡边彻只身一人到东京求学。

发展

渡边彻来到东京后遇到了直子,两人约定以后还要再见面。每周一次的见面,让渡边彻开始对直子产生了好感,但渡边彻对这种情感十分纠结与迷茫。带着这种迷茫的情绪,渡边彻结识了东京大学法学专业的永泽,此后他经常和永泽一起出去和不同的女孩厮混,但这些女孩都无法抵消他因为对直子有着爱慕之情而产生的空虚。直到4月中旬,直子20岁生日那晚,渡边彻和直子发生了关系,但一周后直子不辞而别。渡边彻给直子寄去信件为自己的鲁莽表示歉意,却没有收到回信。五月底的时候,学校爆发罢课运动,渡边彻一边打零工一边等待直子的消息。直到七月初,渡边彻收到了从一所名叫“阿美寮”的疗养院寄来的直子的一封信,并且在信中得知了直子近乎崩溃的身心状况,陷入了悲伤与沮丧之中。暑假过后,罢课运动被镇压,渡边彻回到了学校,并遇见了“戏剧史II”班上的同学小林绿子,小林绿子的阳光可爱吸引了渡边彻的注意,两人逐渐熟络起来。

高潮

某一天早上,渡边彻收到了直子的来信,直子在信中讲述了自己的痛苦和迷惘以及在疗养院的日常生活,并表达了希望渡边彻能够去看望她的意愿,渡边彻去到疗养院后,与直子的关系更进一步。渡边彻多次向直子提出一起生活的想法,但直子仍然在考虑。渡边彻一边在东京装饰新居一边期待着直子的答复,但是等来的却是直子病情恶化的消息,渡边彻陷入了深深的绝望与无措。另一方面,由于深陷绝望的苦痛,渡边彻长时间没有联系小林绿子,收到了小林绿子写给渡边彻的绝交信,直到两个月后小林绿子才主动向渡边彻搭话,二人重归于好后,渡边彻对她的爱已经了然于心,然而直子也在渡边彻心中占据着相当重要的地位,渡边彻在这种抉择中只好向玲子求助,玲子认为感情的事应该顺其自然,如果认为可以获得幸福那就及时抓住机会。直子最终没能走出木月死亡的阴影,在森林中上吊自杀。

结局

直子死后,渡边彻四处徒步旅行,和玲子为直子举行了一场充满音乐的葬礼,并收到了玲子的鼓励与安慰。道别后,渡边彻在电话亭中给小林绿子打去电话,开启接下来的人生。

【主题和文化内涵】

《挪威的森林》揭示了当时日本年轻人在面对人生困境时的迷茫和无助,以及他们对于爱情、死亡和自我认知的探索。小说中描绘的年轻人的孤独和无助感,反映了当时日本社会的文化特点,即“孤独社会”、“无感社会”和“失落社会”,这些特点都与现代化的进程、城市化的推进和传统价值的动荡不稳有关。

小说中的人物塑造和情节展开也体现了作家村上春树对于现代社会的批判和反思。渡边和小林的人物形象分别代表了年轻人面对人生困境时的不同选择和态度。渡边通过直子的启示,逐渐走出了自己的孤独和迷茫,成长为一个更加独立和自信的人。而小林则选择了放弃自己的理想和人生,成为了一个普通的上班族。这两个人的不同选择反映了当时年轻人在面对困境时的两种不同态度,即积极迎难而上和消极妥协放弃。

小说中对于爱情和死亡的描写也非常深刻。直子和渡边之间的纯洁而悲伤的爱情,反映了年轻人在现代社会中对于爱情的追求和探索。而直子的自杀,则是对于死亡和人生的深刻反思,她的离去代表着当时日本年轻人在面对生死问题时的深深无奈和困惑。

【语录摘抄】

1. 所谓成长,就是人们同孤独抗争、受伤、失落、失去却又要活下去。

2. 死并非生的对立面,而作为生的一部分永存。

3. 死并非生的对立面,死潜伏在我们的生之中。

4. 哪里会有人喜欢孤独,不过是不喜欢失望。

5. 连日温馨的霏霏细雨,将夏日的尘埃冲洗无余。

6. 草的芬芳,风的微寒,山的曲线,犬的吠声。

7. 世界一天变一个样儿,在我不知道的时间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