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光砸缸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几乎每个小朋友都听说过司马光砸缸的故事,这不仅仅是个历史故事,其中也蕴含着非常深厚的哲理。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个故事,从中获得启发,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更加勇敢的克服困难。
司马光砸缸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司马光砸缸的故事流传最多。这里面的道理,不是仅仅用“机智”两个字就可以说明的,从思想方法上来说,这个故事特别有意义。小朋友掉进水缸,按一般的思维方法,我们考虑的一定是尽可能把他救出来,抱出来,拉出来,扯出来……这些,小孩子都无法做到,于是就只能去找大人。
但是,如果换一个角度,我们就发现水缸之所以成为这个小朋友危险的重点,关键在水,如果没有水危险就不存在,这样想了以后,注意力就不一定非放在“小朋友如何出来”这一点上,也可以放在“如何把水放掉”这一点上,而解决后一个问题,比直接救小朋友快的多。
告诉我们无论遇到什么事情都应该沉着冷静,镇定自若,同时我们也应学习司马光那种沉着冷静,勇于救人的精神。这就启示我们,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一定要讲究多元化,不要单一。
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内容
宋朝的时候,有一个了不起的人物叫司马光。他小时候发生过这样一件事情。
有一天,他和小伙伴们在庭院里捉迷藏。有一个小伙伴悄悄地爬上了假山。假山旁边正巧有个大水缸,里面装满了水。
这个小朋友一不留神,脚下一滑,“扑通”一声掉进了大水缸里。
同伴们一下子慌了,有的跑去找人,有的大喊:“救命啊!救命啊!有人掉进水缸里啦!”
司马光飞快地绕到假山后面,噌噌几下爬到水缸边,使劲伸手去拉水里的小伙伴。可是手臂太短,够不着。
同伴们又急又怕,不知如何是好。有的一屁股坐在地上哭了起来。司马光的脑子里飞快地想着救人的办法,突然,他一眼瞥见了地上一块大石头,顿时眼前一亮,有了主意。
司马光飞跑过去,用力搬起地上的大石头。
他抱着石头使劲朝水缸砸去。
“砰!”水缸破了,里面的水“哗”的一声喷涌出来。
掉进水缸里的小伙伴得救了。这件事很快就传开了,听到的人都竖起大拇指,夸赞司马光遇到事情不慌乱,能够沉着冷静地想办法。
司马光的介绍
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号迂叟,世称涑水先生。祖籍山西夏县涑水乡,父司马池,宋真宗时任光山县令。天禧三年十月十八日,司马光生于河南省光山县,故其父以“光”名之。
司马光出身宦官之家,自幼受家庭严教,聪明好学,涉猎甚广。宋仁宗宝元二年(1039),中进士甲科,步入仕途。从政四十八年,官至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提出不少治国主张,强调为政要得民心,要知人善任,虚心纳谏,崇尚务实,反对浮夸等。任宰相后,更是“躬亲庶务,不舍昼夜,欲以身殉天下”。司马光是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
司马光砸缸的读后感
今天我读了一篇文章叫做《司马光砸缸》,这篇文章讲的是,有一天,司马光和几个小朋友在花园里玩捉迷藏的游戏。他们玩得正高兴,忽然听到“扑通一声”。司马光回头一看,不好了,一个小朋友掉到门口的大水缸里了。这水缸特别大,司马光踮起脚尖,看见里面装满了水,这可怎么办呢?别的小朋友都吓哇哇大叫的到处乱跑,只有司马光冷静的看了看旁边的石头,毫不犹豫的抱了起来,砸向水缸,水缸烂了水流了出来,小朋友得救了。
读了这篇文章使我明白了,以后不管遇到什么事情我们都要向司马光一样沉着冷静,不要惊慌,多动脑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