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端
当前位置: 91开学网

 > 

知识点

 > 

读书笔记

 > 

农夫与蛇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农夫与蛇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2024-04-19 18:39:01 1203浏览

善良是一种美好的品质,但善良并不是泛滥品,我们在平时一定要分清善恶。“农夫与蛇”这则寓言故事就告诉了我们这样的道理,生活中,我们一定要爱憎分明。

农夫与蛇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1、对恶人不能有怜悯之心。在生活中我们要爱憎分明,千万不能恩将仇报。

2、善良需要有分寸。农夫本着善良的原则,不惜冒险救助了一只受伤的蛇。然而,这种善良并非没有衡量,有时我们需要根据形势决定是否提供帮助。

3、不要忘记人性本恶。农夫的慷慨善举得到了蛇的不懈攻击,从中可以看到人性本恶。这告诫我们不可被表面善良的面纱所覆盖,只有当我们保持警惕时才能避免受到伤害。

4、谨慎为上。在做出决策之前,需要充分考虑可能的外在因素,加以制约和控制。

农夫与蛇的故事

从前,有一个农夫,他每天都会去田地里劳作。有一天,他在田地里发现了一条受伤的蛇。他心生怜悯,将蛇带回家。蛇很快就恢复了健康,但却一直留在了农夫的家中。

渐渐地,蛇和农夫成了好朋友。蛇会在农夫的肩膀上缠绕,陪伴他工作。农夫也会给蛇喂食,照顾它。他们的友谊越来越深厚。

然而,有一天,蛇突然变得非常凶猛。它开始攻击农夫,并试图咬他。农夫非常惊恐,他不知道为什么蛇会变成这样。他试图逃跑,但蛇紧紧地追着他。最终,农夫被蛇咬伤了。

农夫感到非常痛苦,他倒在了地上。蛇看着他,似乎很满意。然后,它爬走了。

几天后,农夫的伤口开始发炎。他感到非常虚弱,无法工作。他意识到,他的好朋友蛇背叛了他。他感到非常失望和愤怒。

农夫开始思考,为什么蛇会这样做。他想到了一个故事,讲述了一个人和一条蛇的故事。这个人也曾经救了一条蛇,但最终还是被蛇咬伤了。他意识到,蛇的本性是不可改变的。他的好意只是暂时地掩盖了蛇的本性。

农夫开始写下这个故事,并将它传播给其他人。他希望人们能够从这个故事中学到一个重要的道理:有些东西是不可改变的,我们必须接受它们的本性。

这个故事很快就传遍了整个村庄。人们开始思考,他们是否也曾经像农夫一样,试图改变一些不可改变的东西。他们开始反思自己的行为,并试图接受一些他们无法改变的事实。

农夫与蛇的出处

农夫与蛇此故事出自《伊索寓言》。

《伊索寓言》是古希腊作家伊索编写的。传说他是一个奴隶,曾被转卖多次,但因智慧出众、知识渊博而被赐为自由民。成为自由民后,他四处游历,为人们讲述寓言故事,通过故事让大家体会对生活中某种现象的批判、启示、教训,因此深受古希腊人民的喜爱,被后世誉为“希腊寓言之父”“西方寓言的开山鼻祖”。

在该书中,几乎每一个寓言故事都来源于生活,大部分让人格化了的动物充当主人公,极少部分以神或人做主人公。这些故事非常短小,生动有趣,各具特色,每一个都闪烁着智慧的光芒,在故事后都会总结出能启发你的一句话。这些故事中,许多可以说是家喻户晓:《龟兔赛跑》告诉大家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农夫和蛇》告诉大家对坏人仁慈就是对自己残忍;《狐狸和葡萄》告诉大家别吃不着葡萄就说葡萄酸;《披着羊皮的狼》告诉大家害人者,反害己;《放羊娃和狼》告诉大家,人们是不会相信一个说谎者的……

这些寓言故事在世界上流传了2500年而经久不衰,无数作家、哲学家、平常百姓都从中获得过知识、乐趣和启发。

农夫与蛇读后感

最近我读了一篇文章叫《农夫与蛇》。

一位好心的农夫把一条冻僵的蛇给救活了,可是这条蛇却恩将仇报,不但没有报恩,还反过来咬了农夫一口。我觉得世界上有许多人像蛇,还有许多人像农夫。好多人像蛇一样别人帮助了他,他不知道感恩,还忘恩负义。这篇文章写得很好,它教育我要分清事物的发展,不能把好人当成坏人来看,也不能诬陷了好人。

比如说,在马路上,有人在马路上撞到了人,他就骑着车子走了,一位好心人送走他,等那人醒来时却说是他撞到了自己,还要他赔偿。那人怎么解释他都不听,就是要他赔偿,他万分无奈只好赔偿他。

还有,下雨天一个小朋友走进了烂泥里,一不小心滑了一个跟头,这时一个四年级的小学生走了过来,把他扶了起来,由于那个小朋友的身上都是烂泥他就把他带到自己的家里,给他洗了个澡,然后他问小朋友的爸爸妈妈的电话号码,又打了一个电话给他妈妈,他妈妈来到他家却说他拐骗小孩,说着,把他的孩子给带走了。这令他很委屈。

像这些好人都是被人误认为是身边的坏人,他们跟农夫一样都是好心没好报,一定还要学会感恩,报答别人,有恩就要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