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端
当前位置: 91开学网

 > 

知识点

 > 

英语词汇

 > 

彼得潘告诉我们的道理

彼得潘告诉我们的道理

2023-10-26 16:43:55 240浏览

不要长大是每个孩子童话般的梦想,尽管每个人终究要步入成人的世界,但孩子的梦想却世世代代,传承不息,永远美好而单纯。 ——【英】詹姆斯·马修·巴利《彼得·潘》。

彼得潘告诉我们的道理?

成长是一种必然的过程,每个人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老,但内心的童心永远不应被遗忘。我们需要珍惜我们的家人和朋友,学会爱和被爱,并不断探索和追求生命的意义。我们应该拥抱变化,勇敢面对困难和挑战,并在成长的过程中保持真诚和善良。

《彼得·潘》

《彼得·潘》是苏格兰小说家及剧作家詹姆斯·马修·巴利(James Matthew Barrie,1860年——1937年)创作的长篇小说,该故事原本为舞台剧,作者将剧本小说化,于1911年首次在英美出版,原名《彼得·潘与温迪》(Peter Pan and Wendy)。

围绕该部作品,研究者展开了多方面的讨论。作为儿童文学的经典作品,彼得潘被认为彰显了对儿童的理解和关怀,但作者对主人公彼得潘的态度是含糊的。从作品本身来看,《彼得·潘》将儿童文学迈向了构建儿童内心世界的全新领域,促进了后来“成长小说”的发展,甚至对意识流小说等现代主义文本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以该故事为蓝本的舞台剧、电影、漫画、纪念册、邮票等风行欧美。每到圣诞节,欧美国家的许多电视台纷纷播放《彼得·潘》,作为送给孩子们的礼物

剧情内容:

《彼得·潘》写的是达林先生家里的三个小孩,经受不住由空中飞来的神秘野孩子彼得·潘的诱惑,很快也学会了飞行,趁父母不在,连夜飞出窗去,飞向奇异的“梦幻岛”。这岛上既有凶猛的野兽,又有原始部落中的“红人”,还有可怕的海盗,当然还有仙女和美人鱼,总之,经常出现在儿童梦中和幻想中的一切,这里都有;因此也就有与猛兽搏斗的打猎,有红人与海盗之间或孩子们与海盗之间的真正的。孩子们脱离了成人,无拘无束,自在,在彼得·潘的率领下,自己处理一切事务,尽情玩耍,也历经了各种危险。正如作者在书中所说:“在他们看来,没有妈妈照样可以过得很愉快。只有当妈妈的才认为,孩子离开了妈妈便不能生活。”

可是后来,这些离家出走的孩子——尤其是其中的大姐姐温迪,开始想妈妈了,在她的动员下,孩子们告别了给他们带来过无限欢乐的“梦幻岛”,飞回了家中。后来他们都长成了大人。只有彼得·潘永不长大,也永不回家,他老在外面飞来飞去,把一代又一代的孩子带离家庭,让他们到“梦幻岛”上去享受自在的童年欢乐。作品的最后一句是这样写的:“只要孩子们是欢乐的、天真的、无忧无虑的,他们就可以飞向梦幻岛去。

人物介绍:

彼得·潘

彼得·潘首先是活在儿童们的心里,也部分地残留在成人们的童年记忆里。作者在故事开始后不久就告诉读者:达林夫人在整理孩子们心事的时候,发现他们的心里到处都涂满“彼得”这个奇怪的名字,从字迹上不难感觉到这个彼得很有点儿淘气劲。 

小仙人

美丽的小仙人。经常伴随着彼得·潘的丁零小铃儿就是其中一个。作者告诉我们:“仙女的寿命都是很短的。不过她们的身体很小,短短的生命在她们来说却感到很长很长。”这不是贝洛或格林童话中的传统的仙女形象,而是长得极其小巧的、充满世俗小女孩的孩子脾气的小精灵,说话有如叮叮咚咚的音乐,一刻也不停地满天乱飞。

胡克

胡克作为永无岛上的海盗头,是以面目可憎、残酷无情的形象出现在孩子们面前的。他总是千方百计地和彼得·潘及孩子们作对,对待孩子们和他的手下心狠手辣。但就是这样一个海盗头,却在举止上带着贵族气质,并且总是努力保持良好的风度。

主题思想:

《彼得·潘》这部作品事实上是成人怀恋美好童年的一个神话。一方面,它用生动、明快的笔法描述了一个至真至纯的儿童世界,让人看到了处于人生源头的童年是人类生命中最美好的一个阶段。另一方面,作者又满怀遗憾和无奈地暗示:童年虽美好,却无法挽留,人终究要长大步入堕落的成人世界。从童年到成年的转变,人类不仅失掉了童年和童真,同时也是个性受到压抑和人性被扭曲的过程。而彼得·潘的存在,说明人类有着周而复始、永存不灭的童年和童心,这份童心让人们心旷神怡、遐思无限,忘却成人世界的喧嚣浮华,从而得到精神上的慰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