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端
当前位置: 91开学网

 > 

知识点

 > 

史学热点

 > 

黄梅戏发源于哪里

黄梅戏发源于哪里

2023-09-19 11:19:11 411浏览

黄梅戏是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萌芽于明万历年间,形成于明末清初。黄梅戏是以安庆地区民间音乐为基调,用安庆地区方言演唱的地方戏曲艺术。

黄梅戏发源于哪里

黄梅戏原称黄梅调,又叫采茶调,发源于以安徽省安庆市为中心的皖江流域,并最终以完整独立剧种形式诞生于此、成长与此、兴盛于此。

黄梅戏的起源

对于黄梅戏的起源,存在多种说法和观点。

一说,黄梅戏起源于安徽怀宁、安庆一代,是在当地民众春种秋收之时惯唱的山歌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其曲调的基础是“怀腔”;或是形成于乡农在梅雨季节祈求丰年的各种歌舞演唱,因与黄梅季节相关,故而得名“黄梅调”。

另说,黄梅戏起源于明代末年,张献忠率领的农民起义军在湖北战败后,军中“乐人”流落在当地演唱谋生,其所表演的曲目逐渐在黄梅县境内形成戏曲,亦名“黄梅调”。

或说,黄梅戏起源于江西的采茶歌,其中一支传入安徽后形成了黄梅戏。

再说,黄梅戏起源于鄂东黄梅县的民间小调,是清乾隆年间随黄梅县逃荒的灾民进入安庆地区后,与当地的民间艺术结合而成,故名“黄梅采茶调”。

较为主流的说法,一般认为黄梅戏起源于黄梅采茶调。1952年及以后,“黄梅戏”一名开始频繁出现,至1953年安徽省黄梅戏剧团成立后,“黄梅戏”成为正式的剧种名称。

黄梅戏的特点有哪些?

1、唱腔,黄梅戏的唱腔属板式变化体,有花腔、彩腔、主调三大腔系。

2、行当,黄梅戏角色行当的体制是在“二小戏”、“三小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上演整本大戏后,角色行当才逐渐发展成正旦、正生、小旦、小生、小丑、老旦、奶生、花脸诸行。

3、服饰,黄梅戏的服装是汉民族传统服饰的延续,较之京剧戏服,少了浓墨重彩、华丽妖冶,多了清雅秀丽、自然隽永,自成一段风流。

4、妆容,黄梅戏妆容重眉眼,讲究神韵,类似于古代仕女的淡妆,真实质朴,小生眉眼上扬,眉峰微聚,风神俊秀,清俊佳绝。花旦眉目含情,顾盼之间,自然一段潋滟风流。

5、乐器,黄梅戏最初只有打击乐器伴奏,而后才逐步建立起以民族乐器为主,西洋乐器为辅的混合乐队。

黄梅戏的经典曲目:

1、《天仙配》

《天仙配》为黄梅戏传统经典剧目。讲的是天庭中,玉帝七个女儿戏于鹊桥,窥视人间,七女厌恶天宫岁月之凄清。人间董永家贫父亡,卖身为奴,得资葬父。七女得知后对董永由同情而至钟情,乃不顾森严天规,只身奔向人间。槐荫树下路遇董永,倾诉衷肠,二人遂结伉俪。雇主傅员外以董永新婚不符契约为由,要挟七女须于一夜之间织成锦绢十匹,成则工期缩短,不成则加倍。七女邀众姐助而成之,三年苦役遂改百日。工满,归程中,夫妻正向往未来,憧恨幸福,此时玉帝派托塔天王和四大金刚逼追七仙女返回天庭。忽闻玉帝旨意,七女即刻回宫,否则祸及董永。七女无奈,忍痛泣别。夫妻在槐树下忍痛分别,别时誓言:“不怕你天规重重活拆散,我与你天上人间心一条。”1955年底,由桑弧执笔改编剧本,石挥导演,严凤英、王少舫主演的影片《天仙配》摄制完成。可以说,《天仙配》的上演,在中国掀起了“黄梅戏热”“严凤英热”。二十几岁的严凤英,一下子成了亿万人民爱戴的表演艺术家。

2、《女驸马》

《女驸马》是一部极富传奇色彩的古装戏。冯素珍和李兆廷在同窗共读时订下了亲事。不久,李家遭到灾难,一贫如洗。一天,李兆廷来冯家借钱,冯素珍的后母嫌贫爱富,逼他退婚。冯素珍坚贞不屈,深爱着李兆廷。她悄悄地约李兆廷在后花园相会,私赠白银100两,帮助他赶考。不料,冯素珍的后母闻讯赶到,诬陷李兆廷为盗,把他送官查办,并将冯素珍另配他人。冯素珍誓死不从,在危急中逃跑,女扮男装进京寻找哥哥冯少英。她找遍京城,没有找到哥哥的下落,结果歪打误撞考中状元,还被误招为驸马。在经历了一系列离奇又合情合理的波折后,有情人终成眷属,并与哥哥团聚。

3、《小辞店》

《小辞店》是全本《菜刀记》中的一折。说的是青年商人蔡鸣凤外出做生意,住在柳凤英开的店中。柳凤英的丈夫是个赌棍,整日赌场鬼混,不顾家庭。柳凤英对丈夫极不满意,与忠厚老实的顾客蔡鸣凤感情相投,二人产生了爱情。但蔡鸣凤终究要回到自己的家乡去,分别之时,二人悲痛欲绝。后柳凤英得知蔡鸣凤家中还有妻子,而且决意辞店回家。分别之际,严凤英用曲折哀婉的三百二十句唱腔表现了人物撕心裂肺的悲痛情绪,演岀具有强烈的震撼力量。分别之后,蔡鸣凤被其妻朱莲与其妻情夫陈大雷所害,两人反而栽赃柳凤英害死蔡鸣凤,收受贿赂的贪官将柳凤英流放。路经蔡鸣凤之墓,柳凤英殉情而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