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端
当前位置: 91开学网

 > 

知识点

 > 

人文地理

 > 

小不忍则乱大谋出自哪里

小不忍则乱大谋出自哪里

2024-03-23 11:31:37 796浏览

在生活中,很多时候我们都需要暂时忍耐,才能见到后面的成功。“小不忍则乱大谋”讲的就是这样一个道理,想要做成大事,就必须要通观全局,不能拘泥于小节。

小不忍则乱大谋出自哪里

这句话出自《论语·卫灵公》,它的前后几句是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大不躁而谋胜之。意思是一个人要忍耐,凡事都要忍耐、包容一点,如果一点小事都不能容忍,脾气一来,坏了大事。许多大事失败,常常都由于小地方搞坏的。

作者介绍: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前479年4月11日)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陬城)人。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家学派创始人。《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本书。世界十大历史名人之一。孔子不但是我国两千多年的“至圣先师”,今天也同样受到世人的尊敬和推崇。1988年,75位诺贝尔奖的获得者在巴黎发表联合宣言,呼吁全世界“21世纪人类要生存,就必须汲取两千年前孔子的智慧”。由此足可见孔子思想之伟大。

“小不忍则乱大谋”的使用场景:

这个成语常用于提醒人们在处理事务时要有耐心和决断力,不要因为小事而忽略了大局。可以用于日常生活中的工作、学习、家庭等各个方面。

“小不忍则乱大谋”的故事起源:

这个成语出自《左传·昭公二十五年》。昭公即位后,想要修建宫殿,他下令砍伐山林,却因为不忍心砍伐美丽的树木而停止了工程。然而,由于没有足够的木材,工程最终失败。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小事情的不忍心可能会导致大事情的失败。

“小不忍则乱大谋”的成语结构:

这个成语由五个汉字组成,其中包括了两个动词和一个名词。

“小不忍则乱大谋”的解读:

“小不忍,则乱大谋”,有两个意思,一个是要人忍耐,凡事忍耐,包容,不要为一点小事发脾气,逞一时之快,泄一时之忿,而耽误了大事。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好多大事都是因为小事搞坏才功败垂成的,现在人讲“细节决定成败”。历史上的韩信忍胯下之辱,就是著名的例子,当时凭他的本事,杀掉那个欺负他的恶少很简单,但是他没有反抗,而是乖乖的从恶少的胯下钻过去了,让围观的人都嘲笑他是懦夫。韩信并不是怕那恶少,只是他明白,他的志向不是和人打架斗殴,争强好胜,如果因为这点事杀了人,除了出口恶气让别人敬畏自己以外,对成就大事没有一点帮助还有坏处,也许以后就不会有叱咤疆场的韩大将军了。

第二个意思,就是做事要有忍功,狠得下心来,当断则断,有时候碰到一件突发的情况,就需要当机立断,坚忍下来,才能成事,否则优柔寡断,后果就很麻烦。比如古时候有人手被蛇咬,如果不管的话,就会扩散全身而亡,所以就需要马上决断,断臂求生,这个时候就很需要勇气和忍耐力。

“小不忍则乱大谋”造句:

1、遇事要从大局着想,小不忍则乱大谋。

2、小不忍则乱大谋,别乱了大哥的计划!

3、小不忍则乱大谋,这时候逞匹夫之勇可不是什么好事。

4、小不忍则乱大谋,经历过前世种种一切的杨辰,自然是明白这个道理。

5、小不忍则乱大谋,他十年读书,十年养气,若是这个道理也不懂,那书也就真是白读了。

6、佳晴呀!去到学校要听话喔,小不忍则乱大谋,千万别早恋,懂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