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端
当前位置: 91开学网

 > 

知识点

 > 

史学热点

 > 

修身齐家治国出自哪里

修身齐家治国出自哪里

2024-04-17 15:23:45 513浏览

修身齐家治国是我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之一,它告诉我们应该注重个人修养、家庭和谐、国家治理和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修身齐家治国出自哪里?

修身齐家治国出自《礼记大学》

《大学》是一篇论述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思想的散文,原是《小戴礼记》第四十二篇,相传为春秋战国时期曾子所作,实为秦汉时儒家作品,是一部中国古代讨论教育理论的重要着作。

经北宋程颢、程颐竭力地尊崇,南宋朱熹又作《大学章句》,最终和《中庸》、《论语》、《孟子》并称为“四书”。宋、元以后,《大学》成为学校官定的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必读书,对中国古代教育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大学》提出的“三纲领”(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和“八条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强调修己是治人的前提,修己的目的是为了治国平天下,说明治国平天下和个人道德修养的一致性。

修身齐家治国的原文及翻译:

原文: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翻译:

古代那些要想在天下弘扬光明正大品德的人,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要想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要想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先要修养自身的品性;要想修养自身的品性,先要端正自己的思想;要端正自己的思想,先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要想使自己的意念真诚,先要使自己获得知识,获得知识的途径在于认知研究万事万物。

通过对万事万物的认识研究,才能获得知识;获得知识后,意念才能真诚;意念真诚后,心思才能端正;心思端正后,才能修养品性;品性修养后,才能管理好家庭家族;家庭家族管理好了,才能治理好国家;治理好国家后天下才能太平。

修身齐家治国如何理解?

人生三修是中国古代哲学中的重要观念,也称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它是指个人在追求道德修养和自我提升的同时,也应关注家庭、社会和国家的和谐发展。其中,“修身”、“齐家”、“治国”是人生三个层面上的修养,而“平天下”则是对整个社会的责任与担当。

1、修身:修身是指个人通过自我反省、道德修养和精神追求来完善自己。这包括培养品德美德,遵循道德准则,修正自身的缺点和不足,追求心灵的升华和内心的平静。只有通过修身,个人才能真正成为一个有道德修养和良好品质的人。

2、齐家:齐家是指在个人修身的基础上,关注家庭和亲情关系的和谐与健康发展。这包括尽好作为家庭成员的责任,积极经营家庭关系,维护家庭的稳定和幸福。通过齐家,个人能够实现个体与家庭的和谐统一。

3、治国:治国是指具备治理能力和责任感的个人参与社会和国家事务,为社会的繁荣和国家的稳定做出贡献。这包括关注社会问题,积极参与公共事务,以及发挥自己的才能和智慧,为社会的进步和国家的发展做出努力。

4、平天下:平天下强调个人应当具备广泛的视野和社会责任感,追求社会的和谐、公正和稳定。这包括关注整个世界的发展和进步,积极参与公益事业,推动社会的公平正义,为实现社会的共同利益而努力。

人生三修的理念强调了个人修养与社会责任的统一,提倡个人不仅仅关注自身的成长和幸福,也要关注家庭、社会和国家的发展。通过个人的修行和奉献,最终实现个人与社会的和谐与发展。

修身齐家治国的练习题:

1、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体现了我们传统文化中家国文化的()。

A、重修身。

B、由小到大。

C、胸怀天下。

D、家国兼顾。

答案:B。

2、下列观点不属于同一思想流派的是()。

A、君子和而不同。

B、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C、知行合一。

D、利万物而不争。

答案:D。A、B、C项是儒家的思想,而D项是道家的思想。

3、《礼记》提出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孟子》解释说:“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梁启超总结前人的想法提炼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表明()。

A、当政者具有责任担当意识。

B、家国情怀植根于久远的历史传统。

C、民族危机孕育了传统文化。

D、“家国天下”观念被时人普遍接受。

答案:B。

根据材料可知,梁启超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思想是对前人思想的总结和提升,主张天下大事的兴盛、灭亡,每一个老百姓都有义不容辞的责任,体现了家国情怀植根于久远的历史传统,B项正确;材料不仅仅强调当政者的责任,也涉及普通民众的责任,排除A;C项说法错误,传统文化中蕴含解决民族危机的方法,排除;材料没有涉及当时民众的态度,排除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