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端
当前位置: 91开学网

 > 

知识点

 > 

作文范文

 > 

清晨入古寺的全诗

清晨入古寺的全诗

2024-04-10 18:07:59 429浏览

《题破山寺后禅院》是一首意境优美的唐诗,“清晨入古寺”是其中一句,这首诗是诗人在游破山寺后禅院时所作的诗,是一首山水诗,将山林逸趣写的淋漓尽致,你知道这首诗怎么背吗?

清晨入古寺的全诗

题破山寺后禅院

唐·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译文

清早我走进这古老寺院,旭日初升映照着山上树林。

竹林掩映小路通向幽深处,禅房前后花木繁茂又缤纷。

山光明媚使飞鸟更加欢悦,潭水清澈也令人爽神净心。

此时此刻万物都沉默静寂,只留下了敲钟击磬的声音。

【赏析】

在清晨走进山中的古寺,偶尔与一两个面容平和的僧人擦肩而过,看晨光洒满干净整洁的寺院,人的心情一定和寺院一样安静明亮。

来到古寺后院,眼前兀然出现一片竹林,林中一条小路。如果说寺的前院还与世间红尘接壤,寺门打开,有僧俗往来,那么这片竹林才是与世俗的真正的隔离。小路曲折,竹林幽深,心情更加沉静,心中的俗念被一丝丝涤除。竹林尽处,一座禅房掩映在花木丛中。

仿佛走进了一个与外面完全不同的世界。这里不再是阳光朗照,但是山光潭影,绝不幽暗;这里生机灵动,时时响起鸟儿自在的鸣声,并非死寂。走到潭水边,看澄明平静的潭水,看水中的倒影,心也变得如潭水一般澄明平静。所有的声音,所有的喧嚣,都消退了。人和世界安静下来,只有寺院里的钟声,悠扬地在山中回荡。

在这个世界里,“空”去的是俗虑杂念,获得的是纯净愉悦。

意境

清晨,太阳出来了,在高大林木的遮蔽下,古寺依然沉睡在幽暗中。重重花木掩映这弯弯的小路,来到禅房,更觉幽静。山光使野鸟怡然自得,潭影使人心中的俗念消除净尽。悠长的钟磬声,在万籁俱寂之中带来深远的禅意,使人的心灵愈加沉静。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首句 “清晨”二字点明出游的时间和地点。诗人一大早就“入古寺”,可见他对这块佛教圣地的向往之切。下句紧扣“清晨”描绘出这座寺院的全景:初升的太阳,正照着寺院中高耸的树林。“古寺”“高林”突出了山寺的幽雅。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这一联诗人抓住寺中独特的景物,形象地描绘了山寺幽深、清寂的景色。“曲径”,竹林丛中的小路。“幽处”幽静的地方。“禅房”僧侣们的住所。“花木深”,指禅房深藏在花木丛中。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这一联紧承上联,进一步渲染了僧房幽深、清寂。“山光”山中的景色。“悦”,用作动词,使……欢悦。“空人心”,使人心中的杂念消除。“空”,消除。形容词用作动词,“使……空”。上句表面上是写山光使飞鸟也怡然自乐,实际上,鸟的怡然自乐是诗人心情愉悦的反映。下句写人心对潭影而空,既表达了诗人宁静的内心感受,也隐约流露了对现实的愤慨和反感。这两句诗以动显静,因景生情,含蓄隽永。

以上六句,诗人抓住山寺中独特的景物,运用了以静显动,以动显静的表现手法,塑造了一个幽深静寂、安详和平、自然高远的境界。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尾联是上一联的补充,进一步以钟磬音响轻轻回荡,以动显静,映衬山寺万籁俱寂的宁静气氛。“万籁”,指自然界万物发出的各种声响。“俱”,都,全部。“寂”,寂静,没有声音。成语“万籁寂”出于此句。“磬”,是石或玉制的打击乐器。和尚在念经或进行其它宗教活动时,都用敲钟或击磬表示开始和结束。

课后习题

1、下列是对本诗的分析,最恰当的一项是(C)

A、这是一首写景抒怀的五言律诗,表达了作者亲近自然,追求宁静的思想情怀。

B、这是一首叙事、写景、抒怀的五言律诗,表达了作者热爱自然,追求清幽胜境的心情。

C、这是一首写景的五言律诗,表现了作者置身寂静、清幽、空灵的胜景中,心灵受到感染与陶冶的一种心境。

D、这是一首叙事与写景相结合的五言律诗,表达了作者的一种人生感悟。

2、对下列诗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A、本诗大约作于诗人做县尉时。诗歌描写了清晨寺后禅院的清幽脱俗的景致,流露出诗人对仕途生活的向往。

B、诗题“题破山寺后禅院”,可知“后禅院”才是诗的重心所在,所以只在起首两句后提过破山寺后,立刻转入对后禅院的描述。

C、“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是历来为人传诵的名句。“曲径通幽处”引发人丰富的联想与思绪,暗示的意义多于写实的意义。“曲”“幽”“深”等字眼表现了禅院蓊花木扶疏、幽深清静的环境。

D、“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两句更多抒写诗人的主观感受。一个“悦”字表现了作者从中感受到的欢欣。一个“空”字表现了作者此时此刻心中尘世杂念全消的精神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