祸起萧墙的萧墙指什么
“祸起萧墙“这个成语,说得直白一点,就是指灾祸是从家里的大门墙开始的。祸起萧墙中的萧墙并不是指家中的门墙,而是指家里的内部矛盾。萧墙的作用,在于遮挡视线,防止外人向大门内窥视。
祸起萧墙的萧墙指什么
“萧墙”是什么呢?萧蔷是古代宫门禁地区分公司内外的矮墙,墙内就是内宫了,是帝王居所。发展到后来,一些家族大户也会院内筑起一处萧蔷,以区分内院和外院,这时的萧蔷也可以称作影壁或者照壁。这样的建筑既美观又能起到隔断作用,深受人们的喜爱。
祸起萧墙的例子在历史上和现实生活中屡见不鲜,内部纷争带来的后果往往都是致命的。所以大到国家、小到家庭,内部一定要团结、和谐,掌舵者也要努力均衡内部各方利益,尽量避免纷争从内部开始产生、扩大,从而达成长治久安、和睦永存的美好愿景。
祸起萧墙的故事1
这个成语的由来是出自《论语·季氏》中的一段话。
当时,鲁国的政权掌握在孟孙氏、叔孙氏和季孙氏三家大夫之手,季孙氏是公族中权势最大的。
季孙氏为了保住自己的权力,打算派兵攻打附属国颛臾,这引起了孔子的不满。
孔子说:“现在你们二人辅佐季孙氏,不能招致远方的人来归附,反而要在本国内部使用武力,我看季孙氏的用心不在颛臾,而在国君宫室的萧墙内啊。”
于是,这句话就演变成了“祸起萧墙”,用来比喻内部祸乱的源头。
所以说,我们在生活中要时刻注意,不要让“萧墙”内部的问题慢慢滋生,最终引起“祸患”。
祸起萧墙的故事2
“祸起萧墙”这个成语,出自《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意思是祸乱从内部发生,比喻内部发生祸乱,往往是由于家庭内部不和睦引起的。这句话的意思是,魏其侯窦婴和灌夫之间的矛盾,终于导致了他们的家族灭亡。
魏其侯窦婴是汉景帝的弟弟,他非常聪明,善于辩论,曾经帮助汉景帝平定了“七国之乱”,立下了很大的功劳。窦婴的父亲是窦太后的父亲,所以他也被封为魏其侯。
灌夫是窦婴的好朋友,他的家族也非常有钱。当时,汉朝的皇帝都是刘家人,但是很多人却不喜欢刘家人,因为刘家人曾经害死了很多人。
窦婴和灌夫都是有才华的人,他们不喜欢刘家人,但是他们也不敢反对皇帝。但是,他们却经常在一起喝酒聊天,发泄自己的不满。
有一次,窦婴和灌夫喝醉了酒,他们在大街上吵了起来。一个官员看到了,就把这件事情告诉了汉景帝。
汉景帝非常生气,他觉得窦婴和灌夫太嚣张了,就把他们都抓了起来。但是,在审判的时候,很多人都为窦婴和灌夫求情,最后,汉景帝决定放了他们。
但是,这件事情让窦太后非常生气,她觉得自己的儿子被欺负了。于是,她就告诉了汉景帝,让他杀了窦婴和灌夫。
汉景帝非常害怕自己的母亲,就杀了窦婴和灌夫。
窦婴和灌夫都是非常有才华的人,他们的死让人们非常痛心。但是,他们的死也让人们明白了一个道理,那就是祸起萧墙,内部不稳定,就会带来很大的灾难。
后来,这个成语被用来比喻内部发生祸乱,往往是由于家庭内部不和睦引起的。我们应该珍惜家庭,保持家庭的和谐,避免祸起萧墙。
祸起萧墙解释
读音
[huò qǐ xiāo qiáng]
出处
《论语·季氏》: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使用
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
近义词
同室操戈、尺布斗粟、萧墙之祸
反义词
兵临城下、敌国外患、大军压境
祸起萧墙告诉我们的道理
一味地谦让,并不能换来真正的团结。但要想赢得胜利,又需要搞好团结。而团结的前提,就是相互信任。而信任的获得不仅要靠平等对待,更需要雪中送炭般的及时帮助,和先人后己的吃亏精神。
所谓“吃亏是福”的道理,就与此类似。行大事者不能拘于小节,又不能不重视细节。眼高手低永远难成气候并有可能因心高气傲,而被机会所抛弃。
平常心,重情义,乐于助人,不贪小利,更重要的正义在我,公正在心。如真是这样,你将能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打败一切敢于来犯之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