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端
当前位置: 91开学网

 > 

知识点

 > 

名人名言

 >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出自哪里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出自哪里

2024-02-02 15:00:35 252浏览

我们用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这句话,一般都是比喻要做好一件事,准备工作非常重要。很多人不觉得这句话有什么好的,但如果当知道他的出处的时候,相信大家就会有一种肃然起敬的感觉。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出自哪里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出自《论语》,意思是工匠想要很好地完成工作,必须先把工具弄得锋利好用。比喻要做好一件事,准备工作是很重要的。

《论语》简介

《论语》是中国文化中的经典之一,被誉为儒家经典之首。该书是孔子及其门徒所撰写的著作,记录了他们的言行和思想,其内容广泛涉及人生哲学、政治治理、社会伦理、学术方法等多个领域。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论语》一直被奉为经典,对于中国的思想史和传统文化有着深远的影响。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的启示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不仅仅是关于选择合适的工具,它还包含了深度思考和教育的哲学意义。工具可以帮助我们实现卓越,提高自己的能力,同时也可以用来支持深度思考和教育。在教育领域,选择和使用适当的工具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深度思考能力,让他们更好地应对未来的挑战。

在实践中,教育者需要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工具,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教育环境和学生需求。同时,学生也应该积极参与到自己的教育中,学会善用工具来提高学习效果。深度思考和教育的过程是一个相互促进的循环,工具是其中的一个关键因素,但不应被过分强调。

最后,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这一格言提醒我们,在追求卓越的道路上,工具只是一个方面,深度思考和教育的理念更为重要。通过合理选择工具、教导其使用、强调思维过程,我们可以更好地实现个人成长和社会进步。这个哲学原则将继续引导着我们前进,不断追求更高的目标。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的故事

《论语·卫灵公》子贡问仁时,孔子回答“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庄子》中一个故事正说明此事。孔子带领弟子们周游列国,向南到了楚国的地界。弟子们大量是北方人,到了南方,见到处草木葱茏,鲜花遍地,感到又新鲜,又兴奋。尤其是地里种的庄稼和北方不同。北方多种麦子、豆子、高粱,而南方田地里大量种植水稻。一片片水稻在农田里生长,绿满田野。听当地人说这是他们的主要粮食,水稻收成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人们的生活。

一天,孔子的弟子子贡独自一人向田野里走去,这时已好长时间不下雨了,稻田里的水不多,有的稻苗已开始发黄。一片旱象,令人发愁,子贡见一位老人,抱着一个瓮,从低处灌满水,很吃力地抱起来,把水倒进高处的稻田里。一趟又一趟,累得气喘吁吁,所抱瓮中的水不多,难以解除干旱。

子贡看在眼里,替他着急,走到他面前,对他说:“老人家,这样浇水太累了,我有个好办法,可用力少、功效大。”老人不解地问“什么办法?”子贡说“你在地上立一个木柱,上面架一个长竿,一头系着您的瓮。人扳住那一头,可以转动。先转过去,在有瓮的那一头从下面灌满水,再把瓮转到另一头,把水倒在上面地里。这样可省去很多力气,收效还大。”老人问“这叫什么?”子说:“这个叫做桔槔。”

这个故事在《庄子》及《天运》的《天地》两篇中都有。子贡向抱瓮老人提的这种桔槔,是对工具的改革,正是依据其老师孔子“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的精神而来。

人们都想把事情做好,做好事情光有苦干精神还不行,还要有得心应手的工具。怎样得到这种工具,就要勤思考,多改进,即发明创造。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批评那种光学习不思考的人,等于白学。要学中思,学后思。学到知识后,加以反复思考,才能对知识深化,发挥,有新的体会,有新的发现,新的创造。综观历史上凡是有创见的人,都是好学、活学、深思、善思的人。只有这样的人,才能做出更大成绩,对人类文明做出重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