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雎不辱使命原文翻译
这篇文章写唐雎奉安陵君之命出使秦国,与秦王展开面对面的激烈斗争,终于折服秦王,保存国家,完成使命的经过。不辱使命,意思是完成了出使的任务。辱,辱没、辜负。使:派遣,派出。以下是原文介绍,欢迎阅读。
唐雎不辱使命原文翻译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说。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唐雎不辱使命翻译
秦王派人对安陵国国君安陵君说:“我打算要用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安陵君一定要答应我!”安陵君说:“大王给予恩惠,用大的地盘交换我们小的地盘,实在是善事;即使这样,但我从先王那里接受了封地,愿意始终守卫它,不敢交换!”秦王知道后很不高兴。因此安陵君就派遣唐雎出使秦国。
秦王对唐雎说:“我用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安陵君却不听从我,这是为什么?况且秦国灭掉韩国、魏国,而安陵却凭借方圆五十里的土地幸存下来的原因,只是因为我把安陵君看作忠厚的长者,所以不在意。现在我用安陵十倍的土地,让安陵君扩大自己的领土,但是他违背我的意愿,这是轻视我吗?”唐雎回答说:“不,并不是这样的。安陵君从先王那里继承了封地所以守护它,即使是方圆千里的土地也不敢交换,更何况只是这仅仅的五百里的土地呢?”
秦王勃然大怒,对唐雎说:“先生也曾听说过天子发怒的情景吗?”唐雎回答说:“我未曾听说过。”秦王说:“天子发怒的时候,会倒下数百万人的尸体,鲜血流淌数千里。”唐雎说:“大王曾经听说过百姓发怒吗?”秦王说:“百姓发怒,也不过就是摘掉帽子,光着脚,把头往地上撞罢了。”唐雎说:“这是平庸无能的人发怒,不是有才能有胆识的人发怒。专诸刺杀吴王僚的时候,彗星的尾巴扫过月亮;聂政刺杀韩傀的时候,一道白光直冲上太阳;要离刺杀庆忌的时候,苍鹰扑在宫殿上。他们三个人,都是平民中有才能有胆识的人,心里的愤怒还没发作出来,上天就降示了吉凶的征兆。加上我,将成为四个人了。假若有胆识有能力的人被逼得一定要发怒,那么就让两个人的尸体倒下,五步之内淌满鲜血,天下百姓都要穿上白色的丧服,现在就是这个时候。”说完,拔剑出鞘立起。
秦王变了脸色,直身而跪,向唐雎道歉说:“先生请坐!怎么会到这种地步!我明白了:韩国、魏国灭亡,但安陵却凭借方圆五十里的地方幸存下来,就是因为有先生您在啊!”
唐雎不辱使命
1.文章分段
第一段 故事的起因,交代“唐雎使于秦”的原因;
第二段 故事的发展,写唐雎重申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弗敢易的观点,抵制秦王骗局;
第三段 故事的高潮,写唐雎以“士之怒”反击秦王的“天子之怒”并“挺剑而起”;暗示他将效仿古人,行刺秦王。
第四段 故事的结局,写秦王“长跪而谢之”,唐雎不辱使命。
2.中心思想
文章通过记述唐雎以超人的胆识和雄辩之辞折服骄横、狂妄、狡诈的秦王,打消了秦王企图吞并安陵的妄想,终于不辱使命之事,赞颂了唐雎的机智沉着、不畏强暴的斗争精神。
3.写作特色
1)刻画人物形象时主要通过人物的对话、神态与动作描写来进行。
2)在塑造人物形象是通过正面描写和侧面衬托相结合的方法。
3)运用对比、反问、排比、引用典故等方法突出中心。
人物形象
唐雎
形象:忠君爱国,镇定自若,胆识兼备,敢做敢为,英勇无畏,勇于献身。
唐雎(生卒年待考),是战国时期魏国人,著名策士,为人有胆有识,忠于使命,不畏强权,敢于斗争并敢于为国献身,曾在魏国灭亡后出使秦国,冒死与秦王抗争,粉碎秦王吞并安陵(魏国属国)的阴谋。据《史记》记载,齐、楚联合攻击魏国,九十岁的唐雎去见秦昭王,向秦王说明了魏国对于秦国的战略意义,于是秦王发兵解救了魏国,但后世研究表明,这段历史记载真相与细节不可考,情节可能为虚构。
秦王
形象:一个耀武扬威、阴险狡诈、外强中干、前倨后恭的君主性格特点。
秦王用一个“其”字,加重语气暗胁安陵,突出了秦王诡诈、蛮横之象。当唐雎达到秦国后,秦王又以“而”、“与” 软中带硬的质问,其问罪口吻强硬,欺诈的同时还要明晃晃的威胁,再次把自己盛气凌人之象展露无遗。
当秦王听到唐雎的回答时,以“亦”字加强语气凸显自己的天子之怒,实则将自己狰狞丑态表现得淋漓尽致。“耳”可译为“罢了”,秦王否认了“布衣之怒”的威力,蔑视中有几分不屑,根本没把几个布衣之徒放在眼里。
这把秦王不可一世、骄纵蛮横的形象推向高潮。同时也为后文的“矣”字所展现的前倨后恭的丑态做铺垫。刚刚还盛气凌人的秦王现在倒像一个霜打的茄子,只剩个外强中干的躯壳了来体现秦王是一个耀武扬威、阴险狡诈、外强中干、前倨后恭的君主性格特点。
基础知识
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唐雎( jū ) 韩傀(ɡuī ) 免冠徒跣(ɡuān )( xiǎn )以头抢地( qiānɡ ) 天下缟素( ɡǎo ) 寡人谕矣( yù )
2.文学常识填空。
《唐雎不辱使命》选自《 战国策 》,这是一部由西汉 (朝代)末年刘向 (人名)编订的国别体体史书。它标志着我国古代散文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度,给后世的文学创作带来了重大影响。
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不辱使命( 辱没、辜负 )
(2)易安陵( 交换 )
(3)故不错意也( 置意 )
(4)轻寡人与( 轻视,看不起 )
(5)长跪而谢之( 道歉)
(6)非士之怒(有才能有胆识的人 )
4.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D )
A.安陵君其许寡人 其岸势犬牙差互
B.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C.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 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D.以君为长者 武陵人捕鱼为业
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安陵君于是就派唐雎出使到秦国。
(2)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
现在我用十倍的土地,让安陵君扩大领土,可是安陵君违背我,是轻视我吗?
(3)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
平民发怒,也不过是摘掉帽子,光着脚,把头往地上撞罢了。
(4)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
心里的愤怒还没发作出来,上天就降示了的征兆。
二、内容理解
6.唐雎的使命是什么?
挫败秦王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的阴谋。
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D )
A。秦王派人向安陵君提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本意是为了帮助安陵国扩大领土。
B。秦王想用五百里的土地换仅有五十里的安陵,安陵君认为以大易小虽是好事,但因为安陵是先王留下的,所以不敢换。
C。秦王认为安陵君是个有名望的长者,不把自己放在心上,是轻视自己,所以不悦。
D。唐雎以“士之怒”反击秦王的“天子之怒”,并“挺剑而起”,才迫使骄横的秦王屈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