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端
当前位置: 91开学网

 > 

知识点

 > 

人文地理

 >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原文及翻译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原文及翻译

2024-01-18 14:24:13 3327浏览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出自于名著《论语》的名句,作者是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生活中,家长教育孩子学习时,往往会用到这句非常富有哲理的名言,那么,这句话的原文是怎样的?具体意思又是什么?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原文及翻译

原文: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翻译:

子贡问道:“为什么孔文子的谥号叫做‘文’呢?”孔子说:“他聪敏勤勉而且好学,不以向比他地位低下的人请教为耻,所以他的谥号是‘文’。”

字词解释:

“敏”,聪敏

“不耻下问”,不以下问为耻

“耻”是形容词作动词用,意动用法

“下问”就是向地位低于自己的人问

“以”,因为,介词

“是”,此,代词

“是以”即白话文的因此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的故事:

春秋时代的孔子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人们尊奉他为生而知之的圣人,然而孔子却很谦逊。孔子说:“我非生而知之者也,好古,敏以求之者也。”(我并不是生而知之的圣人,只是一个喜好传统文化,勤勉刻苦地探求大道的人。)

有一次,楚国的叶公遇见孔子的弟子子路,就问子路:“孔子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子路不知道该怎么回答,于是就没说话。子路回来之后,将这件事告诉孔子,孔子说道:“汝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你为什么不说“他的为人,发愤苦学,废寝忘食,一心求道,忘却忧患,孜孜以求,不知道自己已经年迈”之类的话呢?)

春秋之时,卫国有个大夫叫孔圉(yu),为人虚心好学。当时已经有定谥号的习俗,其中“勤学好问”也可以谥为“文”。孔圉死后,卫君授于他的谥号就是“文”,所以人们又称他为孔文子。

孔子的学生子贡有些不服气,他认为孔圉也有不足的地方,于是就问孔子:“先生,孔文子究竟哪一点称得上‘文’呢?”

孔子答道“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意思是说孔圉生性聪敏,却能勤勉好学,职位虽高,却不以向职位比自己低、学问比自己差的人求学为耻辱,所以可以用“文”字作为他的谥号。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的启示: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一直被认为是好文化,它体现了一个人对知识和学习的态度。这种态度对于一个人的成长和发展是至关重要的。然而,在一些人看来,向别人请教问题会让自己面临尴尬的情况,被认为是软弱无能的表现,这种想法是非常错误的。

从实际的生活和工作中,我们可以看到,成功的人往往是那些善于学习和不耻下问的人。科技发展日新月异,我们需要学习新技能和新知识,不断地适应和应对变化。我们必须时刻保持谦虚和开放的态度,接受新的思想和方法,才能够快速成长。

另外,当我们不耻下问的时候,我们也会赢得别人的尊重。在一个相互尊重和互相帮助的环境中,团队和组织的效率和凝聚力也会大大提高。正是由于每个人都愿意倾听和学习,才能够把团队的智慧和力量最大化地发挥出来。

总之,“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一种积极的态度,是一种获得成功和尊重的方法。我们应该在生活和工作中务实地运用它。同时,我们也应该鼓励、支持身边的人敢于发问,不畏困难,不断地学习和进步。这样,才能够打造一个更加融洽和适应的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