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端
当前位置: 91开学网

 > 

知识点

 > 

读书笔记

 > 

不识庐山真面目的识是什么意思

不识庐山真面目的识是什么意思

2024-01-17 14:51:10 326浏览

《题西林壁》是小学语文必背古诗词中的诗篇之一,也是考试中经常涉及到的知识点,除了理解整首古诗的意思之外,我们还需要掌握这首诗中的重点字词。

不识庐山真面目的识是什么意思

该句中“识”的意思是知道,识别,能辨别。该诗句出自宋代苏轼所作的《题西林壁》。

题西林壁

【宋】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注释】

(1)题:书写,题写。西林:西林寺,又称乾明寺,位于江西庐山七岭之西。

(2)横看:从正面看。庐山总是南北走向,横看就是从东面西面看。侧:侧面。

(3)各不同:各不相同。

(4)不识:不能认识,辨别。真面目:指庐山真实的景色、形状。

(5)缘:因为,由于。此山:这座山,指庐山。

【译文】

从正面、侧面看庐山山岭连绵起伏、山峰耸立,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庐山呈现各种不同的样子。

我之所以认不清庐山真正的面目,是因为我自身处在庐山之中。

诗句解读:

第一句“横看成岭侧成峰”,我们可以看到诗人从两个角度去看庐山,那么问题来了,横看侧看分别是怎么看呢?好比,老师让我们画一座山,小朋友们是不是都会简单勾一个类似于三角形的线条,能看成三角形状的就是从正面横着看。侧看,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坐着飞机往下看庐山,是不是有很多的小山峰连在一起。不管是横看还是侧看,庐山都是延绵起伏,山峰耸立的。我们在读这一句的时候可以感觉到诗人是边爬山边写诗的,有一种动态的画面感。

第二句“远近高低各不同”是说,从远,近,高,低各个角度看到的庐山都是不一样的风景,这个是不是很奇特?这句刚好对应第一句,是横看侧看的具体化,还是进一步在写诗人怎么看庐山,怎么在庐山上留下自己的足迹。庐山的景色可真美,随着诗人的脚步,景色总是不停变换,不知不觉把诗人也看糊涂了。

这就引出第三句“不识庐山真面目”,诗人自己也很困惑,这庐山怎么一会一个样子,它的真面目到底是什么呢?经过一番思考,诗人给出了答案,自己之所以不能辨认庐山的真面目,是因为自己身在庐山之中,视野被庐山的峰峦叠翠所限制,每次看到的只是一个局部,而非整体的庐山面貌。

创作背景:

苏轼于神宗元丰七年(1084年)由黄州(治所在今湖北黄冈)贬所改迁汝州(治所在今河南临汝)团练副使,赴汝州时经过九江,与友人参寥同游庐山。瑰丽的山水触发逸兴壮思,于是写下了若干首庐山记游诗。《题西林壁》是游观庐山后的总结。据南宋施宿《东坡先生年谱》记载可知此诗约作于元丰七年五月间。

【作者小像】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