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端
当前位置: 91开学网

 > 

知识点

 > 

名人名言

 > 

伯牙鼓琴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伯牙鼓琴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2024-01-10 18:14:55 830浏览

提起古代的交友典故,很多人会想到钟子期与俞伯牙的高山流水的故事,小学课本中还摘录了他们两个的故事,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这篇课文。

伯牙鼓琴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知己难寻、知音难觅

天涯海角得遇一知音,是难能可贵的。知音,是可遇而不可求的。能为懂得自己琴的人弹奏一曲,是无比的享受,无上的乐趣。能听到天下有此最美妙的琴曲,对懂得音乐的听者来说也是最大的奢望。

伯牙鼓琴朗读划分节奏:

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泰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泰山。”

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钟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足/复为/鼓琴者。

伯牙鼓琴赏析:

人生苦短,知音难求;云烟万里,佳话千载。纯真友谊的基础是理解。中华文化在这方面最形象最深刻的阐释,莫过于俞伯牙与钟子期的故事了。“伯牙绝弦”是交结朋友的千古楷模,他流传至今并给人历久弥新的启迪。正是这个故事,确立了中华民族高尚的人际关系与友情的标准。

伯牙鼓琴相关习题:

1、巍巍和汤汤表现出高山和流水的什么特点?

答:巍巍表现出山之高峻、绵延;汤汤表现出水之宽广、浩荡。

2、如何理解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这一行为?

答:我们从中可以感受到他失去“知音”之后的那种悲痛欲绝的心情;还可以看出两人建立在相互了解、相互欣赏基础上的无比深厚的友谊。

3、对文中“善哉乎鼓琴!”这句话理解最不确切的一项是(D)。

A.将“善”字提前起强调的作用,强调钟子期对俞伯牙高超琴技的赞美之情。

B.句中连用“哉”“乎”两个叹词,表现钟子期对俞伯牙琴技由衷的赞美之情。

C.“善哉乎鼓琴”这句话在文中两次出现,把子期对伯牙的赞美之情推向高潮。

D.句中“善”是“擅长、善于”之意,表明钟子期善于鼓琴,俞伯牙擅长听琴。

4、伯牙和锺子期是交朋结友的千古楷模。千百年来,还有许多文人墨客也写下了许多关于友情的名言佳句。下列诗句中不能表示友情的诗句是(C)。

A.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王勃)

B.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

C.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刘长卿)

D.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

5、伯牙“终身不复鼓琴”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知音钟子期去世了,这个世界上再也没有人懂得他的琴声了。

6、搜集有关交友的成语、名言。

答:成语:刎颈之交、莫逆之交、忘年之交、总角之交、管鲍之交。

名言:四海之内,皆兄弟也;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伯牙鼓琴的出处简介:

伯牙鼓琴,选自《吕氏春秋》第十四卷《孝行览本味》。

《吕氏春秋》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有组织按计划编写的文集,它博采众家之长,以道家思想为基调,坚持无为而治的行为准则,用儒家伦理定位价值尺度,吸收墨家的公正观念、名家的思辨逻辑、法家的治国技巧,加上兵家的权谋变化和农家的地利追求,形成一套完整的国家治理学说。

《吕氏春秋》的十二纪是全书的大旨所在,是全书的重要部分,分为《春纪》、《夏纪》、《秋纪》、《冬纪》。每纪都是5篇,共60篇。本书是在“法天地”的基础上来编写的,而十二纪是象征“大圆”的天,所以,这一部分便使用十二月令来作为组合材料的线索。《春纪》主要讨论养生之道,《夏纪》论述教学道理及音乐理论,《秋纪》主要讨论军事问题,《冬纪》主要讨论人的品质问题。八览,现在63篇,显然缺失一篇。内容从开天辟地说起,一直说到做人务本之道、治国之道以及如何认识、分辨事物、如何用民、为君等。六论,共36篇,杂论各家学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