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楼送辛渐古诗翻译及赏析
说起送别诗的经典代表,非这首《芙蓉楼送辛渐》莫数,“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一句,传唱数千年。你知道该如何赏析这首著名的送别诗吗?
芙蓉楼送辛渐古诗翻译及赏析
《芙蓉楼送辛渐》
唐·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
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
翻译:
夜晚,绵绵秋雨洒向吴地,与江水连成一片,清晨送走你,我面对孤独的楚山更添离愁。洛阳亲友若是问起我最近的情况,你就说我的心如冰一般洁白晶莹,贮藏与玉壶中。
赏析:
此诗为一首送别诗。“寒雨连江夜入吴”,迷蒙的烟雨笼罩着吴地江天,织成了一张无边无际的愁网。夜雨增添了萧瑟的秋意,也渲染出了离别的黯淡气氛。那寒意不仅弥漫在满江烟雨之中,更沁透在两个离别友人的心头上。“连”字和“入”字写出雨势的平稳连绵,江雨悄然而来的动态能被人分明地感知,诗人因离情萦怀而一夜未眠的情景也自可想见。但是,这一幅水天相连、浩渺迷茫的吴江夜雨图,正好展现了一种极其高远壮阔的境界。
中晚唐诗和婉约派宋词往往将雨声写在窗下梧桐、檐前铁马、池中残荷等等琐物上,而王昌龄却并不实写如何感知秋雨来临的细节,他只是将听觉、视觉和想象概括成连江入吴的雨势,以大片淡墨染出满纸烟雨,这就用浩大的气魄烘托了“平明送客楚山孤”的开阔意境。清晨,天色已明,辛渐即将登舟北归。诗人遥望江北的远山,想到友人不久便将隐没在楚山之外,孤寂之感油然而生。一个“孤”字如同感情的引线,自然而然牵出了后两句临别叮咛之辞:“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诗人在这里以晶莹透明的冰心玉壶自喻,正是基于他与洛阳诗友亲朋之间的真正了解和信任,这决不是洗刷谗名的表白,而是蔑视谤议的自誉。诗人从清澈无瑕、澄空见底的玉壶中捧出一颗晶亮纯洁的冰心以告慰友人,这就比任何相思的言辞都更能表达他对洛阳亲友的深情。
芙蓉楼送辛渐创作背景:
此诗当作于天宝元年(公元742年),王昌龄当时为江宁丞。辛渐是王昌龄的朋友,这次拟由润州渡江,取道扬州,北上洛阳。王昌龄可能陪他从江宁到润州,然后在此分手。这首诗为在江边离别时所写。
芙蓉楼送辛渐作者介绍:
王昌龄(698—756),长安人,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因其七绝《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和《长信秋词五首》之三(奉帚平明金殿开)被誉为唐人七绝的压卷之作,而被后人称为“七绝圣手”。
虽然生活在盛世,王昌龄却是一个极具悲剧色彩的诗人。早年贫贱,家庭困顿,仕途坎坷,晚年又死于非命。大约二十岁,离开家乡,先在嵩山学道,后来到长安求仕无果,西出长安,投笔从戎,踏上出塞之路,先后到了泾州、萧关、临洮、玉门关等边地一带,然而未能实现“封侯取一战”的理想。最后,被迫放弃投笔从戎的理想,回到科举道路。
芙蓉楼送辛渐相关测试题:
1、王昌龄在写这首诗的时候,正是他()。
a、仕途失意时,被贬谪。
b、春风得意时,受重用。
2、“寒雨连江夜入吴”一句中“连”字用的妙,它表现了()。
a、冰冷的雨水接连落在江面,天气由此变得异常寒冷。
b、雨水铺天盖地,分不清江和雨的界限,天气寒冷,由此所营造的氛围,也表现出将与友人离别的心情。
3、《芙蓉楼送辛渐》的作者是()。
a、唐代卢纶
b、唐代辛渐
c、元代王冕
d、唐代王昌龄
4、《芙蓉楼送辛渐》是什么类型的古诗?
a、送别诗
b、田园诗
c、边塞
d、爱国
5、“冰心玉壶”在很多诗篇中都有出现过,如李白的“烈士击玉壶,壮心惜暮年”。王昌龄的“一片冰心在玉壶”流传不绝。那么“冰心玉壶”表示什么意思呢?
a、高洁的道德品质。
b、用玉做的非常干净的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