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端
当前位置: 91开学网

 > 

知识点

 > 

作家作品

 > 

韩信胯下之辱典故

韩信胯下之辱典故

2023-12-27 16:51:51 267浏览

读史启迪智慧,学史丰富人生,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自古以来流传下来的典故有不少,“兵仙”韩信就是一个有故事的人,发生在他身上的成语典故多达20个,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韩信的“胯下之辱”典故。

韩信胯下之辱典故

公元前二世纪的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中国的万里长城就是在这个朝代初具规模的。但因为父子两代皇帝的暴政,秦朝的统治仅有15年。秦末,农民起义风起云涌,出现了许多英雄人物,韩信就是其中一位有名的军事统帅。

韩信是中国古代一位著名的军事统帅,他出身贫贱,从小就失去了双亲。建立军功之前的韩信,既不会经商,又不愿种地,家里也没有什么财产,过着穷困而备受歧视的生活,常常是吃了上顿没下顿。他与当地的一个小官有些交情,于是常到这位小官家中去吃免费饭,可是时间一长,小官的妻子对他很反感,便有意提前吃饭的时间,等韩信来到时已经没饭吃了,于是韩信很恼火,就与这位小官绝交了。

为了生活下去,韩信只好到当地的淮水钓鱼,有位洗衣服的老太太见他没饭吃,便把自己带的饭菜分给他吃,这样一连几十天,韩信很受感动,便对老太太说:“总有一天我一定会好好报答你的。”老太太听了很生气,说:“你是男子汉大丈夫,不能自己养活自己,我看你可怜才给你饭吃,谁还希望你报答我。”韩信听了很惭愧,立志要做出一番事业来。

在韩信的家乡淮阴城,有些年轻人看不起韩信,有一天,一个少年看到韩信身材高大却常佩带宝剑,以为他是胆小,便在闹市里拦住韩信,说:“你要是有胆量,就拔剑刺我;如果是懦夫,就从我的裤裆下钻过去。”围观的人都知道这是故意找茬羞辱韩信,不知道韩信会怎么办。只见韩信想了好一会儿,一言不发,就从那人的裤裆下钻过去了。当时在场的人都哄然大笑,认为韩信是胆小怕死、没有勇气的人。这就是后来流传下来的“胯下之辱”的故事。

为什么韩信会选择忍受这种侮辱呢

一、背景介绍:

韩信,出生在公元前279年,是秦朝末年的一位重要人物。他以其出色的军事才能和深远的政治智慧而闻名。在他年轻的时候,生活并不富裕,但他一直怀揣着伟大的梦想。然而,在那个动荡的年代,他的抱负与现实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生活的艰难使他遭受了无数的挫折。

二、深入分析:

1、忍耐与智慧:韩信选择忍受胯下之辱,并非因为他软弱或无能,而是因为他深知忍耐与智慧的价值。他知道,如果与那些无赖争斗,可能会陷入无休止的麻烦中,甚至可能危及自己的生命。通过忍受这种侮辱,他避免了无谓的争斗,使自己能够专注于更重要的目标。

2、远大抱负:韩信有着远大的抱负,他渴望在乱世中崭露头角,为天下苍生谋福利。因此,他将更多的精力放在了实现自己的抱负上,而不是与那些无赖纠缠不清的事情上。他明白,只有通过不断的努力和学习,才能实现自己的梦想。

3、心理承受力:韩信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展现出了非凡的心理承受力。他知道,一个人的成就并非取决于他的出身和经历,而是取决于他的决心和毅力。因此,他从不因自己的困境而放弃希望或感到羞愧。

三、对比与参照:

与韩信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项羽。项羽是一位英勇无比的军事统帅,但在面对挫折和失败时,他却显得缺乏耐心和智慧。他因无法忍受一时的挫折而放弃了整个江山。如果他能够像韩信一样具备忍耐和智慧的品质,或许他的命运会有所不同。

四、结论:

通过研究韩信甘受胯下之辱的事件,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韩信之所以选择忍受这种侮辱,是因为他深知忍耐与智慧的价值、拥有远大的抱负以及强大的心理承受力。

他的故事告诉我们,在面对困境和挫折时,我们需要保持冷静、坚定自己的目标、并专注于自己的成长与进步。

韩信简介

韩信(?—公元前196年),生年不详,淮阴县人(今江苏淮安),西汉开国功臣、军事家、战略家,为西汉政权的建立打下坚实基础。后人将其同萧何、张良共评为“汉初三杰”。因其卓越的军事才能和政治思想被奉为“兵仙”“神帅”,著有兵法三篇。韩信早年在楚军中担任郎中,不被重用。后弃楚归汉,管理军中粮食,而后任治粟都尉。汉高祖元年(前206年),受萧何赏识,被刘邦拜为大将。先后助刘邦平定三秦、攻魏伐代、取赵降燕,并于汉高祖五年(前202年),韩信被人诬陷造反,降职淮阴侯,并于汉四年(前203年)攻下齐国后,自荐为齐王。汉高祖五年(前202年),韩信率军攻破楚军,助刘邦称帝建立汉朝,但此后遭刘邦忌惮,被夺取兵权,改封楚王,不久又被贬为淮阴侯。

汉高祖十一年(前196年),韩信因参与谋反,被吕雉设计杀害于长乐宫钟室(今陕西省西安市),并连诛三族。葬于古长安城东三十里(今陕西灞桥区新筑镇新农村)。另有说法表示江苏省淮阴县和山西省灵石县南焉乡高壁村的高壁岭山也设有韩信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