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渊羡鱼的典故
“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出自《淮南子•说林训》,临,就是面临,站在某个东西前面。渊,是比较深的水流。羡,在这里是希望得到的意思。比喻只有愿望而没有措施,对事情毫无好处。
临渊羡鱼的典故
临渊羡鱼,汉语成语,读音是lín yuān xiàn yú,意思是站在水边想得到鱼,不如回家去结网。比喻只有愿望而没有措施,对事情毫无好处。出自《淮南子·说林训》:“临河而羡鱼,不如归家结网。”《汉书》卷56《董仲舒传》2505页:“故汉得天下以来,常欲善治而至今不可善治者,失之于当更化而不更化也。古人有言曰:‘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今临政而愿治七十岁矣,不如退而更化;更化则可善治,善治则灾害日去,福禄日来。”
董仲舒(前179-前104)广川(今河北枣强东)人,西汉哲学家。专治《春秋公羊传》。曾任博士、江都相和胶西王相。
汉武帝举贤良文学之士,他对策说:“汉朝得天下以来,常希望把国家治理好,但至今仍没有如愿,毛病就在应当改变措施时,却没有及时地去落实。古人说:‘站在水边想捕鱼,还不如回去织鱼网’。现在汉朝建立已70多年了,总是盼望着天下大治,还不如回去研究如何改变治国的措施;改变措施,天下就能大治;天下大治,灾害就会一天天离开,幸福就会一天天到来。”
现代启示:
一个人有目标、有理想,这是好事。连目标和理想都没有,那还谈什么人生?谈什么美好?目标和理想几乎人人都有,人人都想。但是,能够把目标达成,把理想实现,就不是很多人能够做到的了。从结果来说,这正是不同人生的一个重要分水岭。这是“慕鱼”的问题。
这其中有一个重要问题,就是过程。这个过程就如桥梁一样。要有达到目标和理想的桥梁,有两个条件不能缺失,一是方法,二是行动。任何事情都不会是一帆风顺的,都需要千方百计去克服,这就需要找到正确的方法。方法有了,还需要有行动,这个行动也必须是积极的、持久的、坚韧不拔的。这是“结网”的问题。
“慕鱼”容易,躺着、坐着、走着,睡着,都可以轻而易举地“慕鱼”。结网难,要有技术,有毅力,不怕麻烦,而且还要会用。第二步就会有很多人或者知难而退,或者半途而废,或因方法技术问题,结起来的网不能用,不好用,而导致网不住鱼,或者网不住大鱼。
现实生活中,作为普通人,身边总是有“能人”,学习成绩好,工作业绩高,挣钱能力强,善于交际,如此等等。而大多数只是普通人而已。在这情况下,对别人羡慕甚至有些嫉妒,都是一种正常现象。有些人还会主动向别人学习,寻找自己的强项寻求人生的突破,这是很可喜的现象。但是能够千方百计、坚韧不拔、为人生而勇于奋斗,并且取得一定成果的,就很是可贵的了。
这就告诫人们,在目的与手段之间,有明确的目的固然很重要,但如果没有实现这一目的的必要手段,目的将是非常虚幻而不切合实际的。还以这个典故为例,我们的目的是打鱼,但只有“退”而织好网,才有可能捕到鱼。在这里,“退”字很重要,其意思是在一定条件下,有必要把目的暂时搁置起来,先去解决手段的问题,就如同我们要过河,需要首先解决船或者桥的问题一样。在现实生活中,有些人看到别人先富起来了,会产生羡慕之心,这是人之常情。但光羡慕是不行的,应该去努力学习掌握致富的本领,探寻致富的途径,从而去大干一场。这才是最根本和可行的。这就是“退而结网”。
用典:
有人说孟浩然超凡脱俗,不愿为官,事实并非如此。生在大唐盛世,但凡有志之士,都不愿意浑浑噩噩,虚度光阴。孟浩然也不例外,只是时运不济。他空有从政之心,却无从实现这一愿望。
唐玄宗开元721年,孟浩然再次来到长安,给当时的宰相张九龄送了一首诗《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这是他在游历洞庭湖时写的,诗中用到这个典故。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诗中描写了洞庭湖壮丽的景色,抒发自己想得到录用,施展政治抱负,希望有人引荐的心情,希望能够得到张九龄的举荐提拔。
孟浩然并没有只是临渊羡鱼,而是积极地退而结网,寻求举荐,希望能为大唐盛世贡献自己的才华。
羡慕,终究是羡慕,鱼是不会自己跳上来的,只有把网织好了,有了捕鱼的工具,才有抓住鱼的一天。
有的人心中有美好的梦想,但现实中却没见他有所行动,全力以赴地去实现梦想。他们热衷于谈论梦想,带着梦想活了一辈子,从来没有认真地去尝试过实现梦想。
就像有人天天想着自己能够成为游泳高手,但是他只是站在游泳池边,看着别人在里面游,自己不敢下水,或者没有下水,那么他一辈子也学不会游泳。
临渊羡鱼的例句:
1、要竞争,就得参与,不然则便是临渊羡鱼,夺冠拿奖只是空想。
2、与其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3、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
4、与其临渊羡鱼转至,不如退而结网。
5、与其临渊羡鱼,不如结网。
6、与期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