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端
当前位置: 91开学网

 > 

知识点

 > 

人文地理

 >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出自哪里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出自哪里

2023-12-18 13:49:12 788浏览

我们都知道博观约取、厚积薄发这个词,出自北宋文学家苏轼一篇写给好友赠序——杂说《稼说送张琥》中的一句话。“博观”“约取”“厚积”“薄发”这八个字,以凝练的语言准确地概括出治学的关键所在,揭示了真正的学问之道,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出自哪里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出自苏轼《稼说送张琥》一文。即在博览群书时要汲取书中的要领和精髓,从大量的知识或材料积累中提炼出精华部分再著书立说。

所谓“厚积”“博观”,是指广博地获取知识,丰厚地积累学养。所谓“约取”,就是慎取、精取,是在博观的基础上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所谓“薄发”,是在“厚积”的基础上,进行严谨阐释。“薄”不是单薄,而是凝练、精要、准确、深刻,做到“发”则中的,“发”则中肯。

苏轼认为,要想做到从容“约取”与“薄发”,必须以“博观”与“厚积”为基础。在《与张嘉父七首》其七中,苏轼以富人之筑大第须储材充足为喻,对“博观而约取”进行详细阐释,指出只有广博地积累学养,才能著成“不容有所悔”的“一家之言”。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启示

博观是一种广泛学习和涉猎的态度。在知识爆炸的时代,我们有机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信息和学科。博观的人不仅仅局限于某个特定领域,而是对各种不同的学科和领域都有一定的了解。这种广泛学习的态度可以帮助我们拓宽视野,增加知识储备,同时也能够培养我们的创造力和思维能力。通过博观,我们可以从各个学科中汲取灵感和智慧,从而更好地应对各种挑战和问题。

然而,博观并不仅仅是广泛学习,还需要我们有能力从中约取精华。约取是指从广泛学习中提取出对自己有用的东西。当我们面对大量的信息和学科时,我们需要有选择的眼光和判断力。我们不能贪多嚼不烂,而是要有能力从中筛选出对自己有用的知识和经验。这需要我们有清晰的目标和规划,同时也需要我们有辨别信息真伪和重要性的能力。通过约取,我们可以将广泛学习的成果转化为实际的能力和智慧。

三国时期魏国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西晋王朝的奠基人司马懿。曾任职过曹魏的大都督、大将军、太尉、太傅。是辅佐了魏国四代的托孤辅政之重臣,后期成为掌控魏国朝政的权臣。善谋奇策,多次征伐有功,其中最显著的功绩是两次率大军成功抵御诸葛亮北伐和远征平定辽东。对屯田、水利等农耕经济发展有重要贡献。纵观司马懿的一生,他隐忍以行,以弱示人,最终厚积薄发、一招制敌。

司马懿在魏国任职期间,他隐忍以行,以弱示人。通过读书学习,将所有的知识与兵法相结合,创意奇策,最终厚积薄发,一招制敌。

由此可以说明:厚积而薄发的意义。告诉人们,在生活中,要将积累的知识慢慢地释放出来,结合实际情况,做到学以致用。就如同:“读破万卷书,下笔如有神”的意义一样。

古人云:活到老,学到老,知无涯,生有涯。意思是人的生命是有限的,知识是无限的,人要不断地学习。

古人都知道学习是无止尽的。那我们就更应该知道学习是不能停止的,直到生命停止的那一刻。但是学到用的知识后,要学会结合实际情况,将所学在实际生活中运用起来,达到学以致用。就如同: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所说的一样。

《稼说送张琥》

曷尝观于富人之稼乎?其田美而多,其食足而有余。其田美而多,则可以更休,而地力得全;其食足而有余,则种之常不后时,而敛之常及其熟。故富人之稼常美,少秕而多实,久藏而不腐。

今吾十口之家,而共百亩之田。寸寸而取之,日夜以望之,锄、铚 、耰、艾,相寻于其上者如鱼鳞,而地力竭矣。种之常不及时,而敛之常不待其熟。此岂能复有美稼哉?

古之人,其才非有以大过今之人也。平居所以自养而不敢轻用,以待其成者,闵闵焉,如婴儿之望之长也。弱者养之,以至于刚;虚者养之,以至于充。三十而后仕,五十而后爵。信于久屈之中,而用于至足之后;流于既溢之余,而发于持满之末。此古之人所以大过人,而今之君子所以不及也。

吾少也有志于学,不幸而早得与吾子同年,吾子之得,亦不可谓不早也。吾今虽欲自以为不足,而众已妄推之矣。呜呼!吾子其去此,而务学也哉!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吾告子止于此矣。

子归过京师而问焉,有曰辙、子由者,吾弟也,其亦以是语之。

赏析:

“说”是古代的文体之一,类似于随笔式的论说文。以“说”为体的文章常以比喻说理,苏轼此文亦不例外。文章虽言学,却从种庄稼说起:富人田多而肥,故能按时耕种,庄稼成熟了才收割,不仅能保全地力,收获的庄稼还很好,“少秕而多实,久藏而不腐”。而穷人地少,耗竭地力养家,地力枯竭,庄稼产量低,质量差。

接着,苏轼从养地说到养才。他认为并不是古人之才大过今人,而是古人善于自养其才,通过学习,由弱而刚,由虚而实,具有真才实学之后,才慢慢有所表现。因此,苏轼希望张琥“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博观就是一个通过学习广泛积累的过程,约取则是在博观中取其精华弃其糟粕的过程。犹如种地,只有养好了地力,种出来的庄稼才好才精。苏轼这篇不足500字的小文,深入浅出地点出了人才培养、自我修养存在的普遍问题和其中深刻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