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端
当前位置: 91开学网

 > 

知识点

 > 

诗词大全

 > 

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出自

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出自

2023-12-18 09:02:46 275浏览

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这句千古名言相信大家都听过,很多人也经常用这句话来勉励自己,勇敢面对生活中的困难。那这句话出自哪里?背后又有哪些故事呢?下面将详细介绍。

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出自:

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出自孟子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原句是: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原文: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全文翻译:

舜从田间被举荐出来,傅说在筑城的奴隶中被提拔出来,胶鬲从贩卖鱼盐的商人中被提拔上来,管仲从监狱中被提拔上来,孙叔敖从海边隐居的地方被提拔上来,百里奚在市场上被提拔上来。所以说,上天要让某个人担当重任,一定会使他的心志忍受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的身体肌肤饥饿,使他身受贫困之苦,使他做事不能如意,借此使他们心里常常保持警惕,使他们的性格变得坚强,增加他们所欠缺的本领。

人经常会犯错误,多犯几次错误才能谨慎。一个人只有内心被困扰,思虑堵塞,才能奋发、有作为。脸上表现出抑郁的神色,发出忧叹的声音,然后才明白过来。在国中没有懂法度并执法的大臣和足为辅弼国君的贤士,在国外又没有势力、地位相当的国家,这样的国家常常灭亡。这样以后就能知道忧思祸患使人成长、使人振作和勤奋,因而得生;安逸享乐使人怠惰,导致人死亡和国家、事业的衰败。

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原文赏析:

这是一篇论证严密、雄辩有力的说理散文。

作者先列举六位经过贫困、挫折的磨炼而终于担当大任的人的事例,证明忧患可以激励人奋发有为,磨难可以促使人有新成就。

接着,作者从一个人的发展和一个国家的兴亡两个不同的角度进一步论证忧患则生、安乐则亡的道理。

最后水到渠成,得出“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的结论。全文采用列举历史事例和讲道理相结合的写法,逐层推论,使文章紧凑,论证缜密。

此外,文章多用排比句和对仗句,即使语气错落有致,又造成一种势不可挡的气势,有力地增强了论辩的说服力。

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的启示:

如果我们想要成就大事,必须先要遭受痛苦,只有经过磨练,才能够分担当大任,只有尝过了辛酸苦辣,才会越变越勇敢,越来越坚强,能够成就大事。

不能当温室里的花朵,经不起风吹雨打,那些一路顺风的人,一旦遇到事情就手忙脚乱。

从小就应该让孩子吃点苦头,让他们少受一点挫折,让他们知道成长的道路,不是一帆风顺的,几经坎坷,几经磨难才能让他们变得越来越成熟,越搓越勇,越来越坚强,能够经得去风吹浪打,经得起挫折,这样就算他跌倒了也能够爬起来。

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作者简介:

孟子(约公元前372年-公元前289年)名轲,战国中期邹国(今山东邹县)人。

他早年受业于孔子的孙子子思的门人,其学说与子思的关系非常密切。孟子也和孔子一样为了实现政治理想,曾游说于各国诸侯之间,但终因当时正是各国诸侯争霸、兼并战争频繁、天下处于合纵连横之际,孟子所推行的仁政主张,被认为不合时宜,不被重视。孟子晚年和门徒从事著述,曾序《诗》《书》,发挥孔子的学术思想。

孟子的代表作有《鱼我所欲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王顾左右而言他》已编入初中语文教科书中,《寡人之于国也》编入高中语文教科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