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端
当前位置: 91开学网

 > 

知识点

 > 

英语语法

 > 

孤帆远影碧空尽出自李白哪部作品

孤帆远影碧空尽出自李白哪部作品

2023-12-16 16:22:21 597浏览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这是一首送别诗。孤帆远影在碧空中消失殆尽,只见长江在天际流淌,这幅美景和离别之情让人感受到了诗人的情感和心情。出自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孤帆远影碧空尽出自李白哪部作品

孤帆远影碧空尽出自《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全句是: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意思是:孤船的帆影渐渐远去消失在碧空的尽头,只看见长江浩浩荡荡地向天边流去。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注释:

黄鹤楼:中国著名的名胜古迹,故址在今湖北武汉市武昌蛇山的黄鹄矶上,属于长江下游地带,传说三国时期的费祎于此登仙乘黄鹤而去,故称黄鹤楼。原楼已毁,现存楼为1985年修葺。

孟浩然:李白的朋友。

故人:老朋友,这里指孟浩然。其年龄比李白大,在诗坛上享有盛名。李白对他很敬佩,彼此感情深厚,因此称之为“故人”。

烟花:形容柳絮如烟、鲜花似锦的春天景物,指艳丽的春景。

碧空尽:消失在碧蓝的天际。尽:尽头,消失了。碧空:一作“碧山”。

天际流:流向天边。

译文:

故人在黄鹤楼与我辞别,在柳絮如烟、繁花似锦的阳春三月去扬州远游。

孤船帆影渐渐消失在碧空尽头,只看见滚滚长江向天际奔流。

赏析:

“故人西辞黄鹤楼”,这一句不光是为了点题,更因为黄鹤楼是天下名胜,可能是两位诗人经常流连聚会之所。因此一提到黄鹤楼,就带出种种与此处有关的富于诗意的生活内容。而黄鹤楼本身,又是传说仙人飞上天空去的地方,这和李白心目中这次孟浩然愉快地去广陵,又构成一种联想,增加了那种愉快的、畅想曲的气氛。

“烟花三月下扬州”,在“三月”上加“烟花”二字,把送别环境中那种诗的气氛涂抹得尤为浓郁。烟花,指烟雾迷蒙,繁花似锦。给读者的感觉绝不是一片地、一朵花,而是看不尽、看不透的大片阳春烟景。三月是烟花之时,而开元时代繁华的长江下游,又正是烟花之地。“烟花三月”,不仅再现了那暮春时节、繁华之地的迷人景色,而且也透露了时代气氛。此句意境优美,文字绮丽,清人孙洙誉为“千古丽句”。 李白渴望去扬州之情溢于言表。

“孤帆远影碧空尽”,孤独的船帆远去的影子消失在碧蓝的天际。无论有多么不舍,友人还是杨帆远去了。黄鹤楼下,长江岸边,诗人凝望着友人乘坐的那条船的影子。随着滚滚江水,船影越变越小,最终,连船帆也看不到了。在这里,诗人以久久凝望所看到的景色,点出自己与友人之间深厚的友谊,委婉地表达出心中的不舍。

“唯见长江天际流”,只见滚滚的长江水向天际奔流。船帆消失在碧蓝的天际之后,诗人还是不愿离去,他还是朝着友人远去的方向凝望着,站成了一尊塑像。在三月的碧空下,视线很好,视野的极远处,天水相接,滚滚的长江水好像奔流到天上去了。诗人想,自己虽不能伴随友人左右,那就让东流的江水护送友人远行吧。

中心思想:

写诗人送别友人时无限依恋的感情,也写出祖国河山的壮丽美好。 表达了深挚的友情,然而在诗句中却找不到“友情”这个字眼。诗人巧妙地将依依惜别的深情寄托在对自然景物的动态描写之中,将情与景完全交融在一起了,真正做到了含吐不露而余味无穷。

背景:

唐代大诗人李白这首诗,是被人们传诵的名篇之一。李白从开元十三年(公元725年)二十五岁开始,出游襄阳、汉口,南泛洞庭湖,东到金陵、扬州,回到湖北,跟唐高宗时做过宰相的许圉师的孙女结婚,在安陆安家,约住了十年。这首诗就在这段时期里写的。

诗词格律之美:

①押韵规则:2、4句的“州”和“流”皆押的是尤韵[ou]

②平仄规则:

故人西辞黄鹤楼,仄平平平平仄平

烟花三月下扬州。平平仄仄仄平平

孤帆远影碧空尽,平平仄仄仄平仄

唯见长江天际流。仄仄平平平仄平

(1)相粘:3句 “烟花”(平平)粘2句“孤帆”(平平)

(2)相对:尾联相对相错

(3)拗救: “天”字拗救“碧”字

③对仗规则:

首联和尾联都是流水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