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端
当前位置: 91开学网

 > 

知识点

 > 

公式考点

 >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出自哪首诗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出自哪首诗

2023-12-16 15:30:15 326浏览

大家都知道“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句千古名句,翻译为:只希望人们能够长久地相聚在一起,即使远隔千里,也能共同欣赏那美好的月色。这句诗来自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表达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以及美好祝愿。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出自哪首诗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出自《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婵娟”是美好的样子,这里指嫦娥,也就是代指明月。“共婵娟”就是共明月的意思,翻译为:只希望自己思念的人平安长久,不管相隔千山万水,都可以一起看到明月皎洁美好的样子。这句话常用于表达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以及美好祝愿。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北宋·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译文:

丙辰年(公元1076年)的中秋节,高高兴兴地喝酒直到天亮,喝了个大醉,写下这首词,同时也思念弟弟苏辙。

明月从什么时候开始有的呢?我拿着酒杯遥问苍天。不知道天上的宫殿,今晚是哪一年。我想凭借着风力回到天上去看一看,又担心美玉砌成的楼宇,太高了我经受不住寒冷。起身舞蹈玩赏着月光下自己清朗的影子,月宫哪里比得上在人间。

月儿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窗户上,照着屋里没有睡意的人。明月不应该对人们有什么怨恨吧,可又为什么总是在人们离别之时才圆呢?人有悲欢离合的变迁,月有阴晴圆缺的转换,这事儿自古以来就很难周全。希望人们可以长长久久地在一起,即使相隔千里也能一起欣赏这美好的月亮。

赏析:

上片以月起兴,描写中秋月夜的美丽和神秘感。苏轼通过把酒问青天的方式,表达了对宇宙的无穷和人生的有限的思考。他想要乘风归去,追寻天上宫阙,但同时也感到高处不胜寒,这种追求和矛盾的心理状态反映了苏轼在当时政治环境下的迷茫和挣扎。

下片则以月引出人生的感慨。苏轼通过朱阁、绮户、无眠等词句,描绘了月夜下自己内心的孤独和无奈。他不应有恨,但常常在别时圆,这种情感状态反映了人生的悲欢离合和阴晴圆缺的不可避免。最后,他表达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美好愿望,这也是对人生短暂和珍惜当下的深刻思考。

整首词充满了哲理和情感,表达了苏轼对人生的感悟和对宇宙的思考,是中国古代文学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

词以月起兴,以与其弟苏辙七年未见之情为基础,围绕中秋明月展开想象和思考,把人世间的悲欢离合之情纳入对宇宙人生的哲理性追寻之中,表达了词人对亲人的思念和美好祝愿,也表达了在仕途失意时旷达超脱的胸怀和乐观的景致。

诗中表达的意象: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这首词中,诗人苏轼通过对明月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人生的感慨和思考。除了明月之外,词中还有一些其他的意象,如转朱阁、低绮户等,这些意象也都有着深刻的含义。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这一句诗是词中的另一个意象,它描绘了一个安静的夜晚,诗人在房间里,望着明月思考人生。转朱阁和低绮户是古代建筑的一种风格,是诗人所处的环境,这里也代表了人世间的欢乐和烦恼。而“照无眠”则表达了诗人的心境,他在夜晚中思考人生,无法入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这一句诗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的理解和对人生的感悟。月亮在不同的时间和不同的位置上,呈现出不同的形态,有时圆满,有时残缺。这与人生的经历和命运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诗人认为,月亮的圆缺并不是因为它有恨,而是因为人生的变幻不定,因为人生中有悲欢离合,有离别和相聚。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理解和对人生的感悟,表现出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对命运的无奈。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这一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对历史的感慨。人生中有悲欢离合,有离别和相聚,这是人生的常态。而月亮的阴晴圆缺也是自然规律的表现。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对历史的感慨,表现出诗人对人生的深刻理解和对命运的无奈。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一句诗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人生的美好期望。诗人希望人们能够长久地生活在和平、安宁和幸福之中,同时也希望人们能够欣赏月亮的美丽,共同分享美好的生活。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人生的美好期望,表现出诗人对人生的美好期待和对世界的美好愿景。

写作背景: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苏轼在宋哲宗元祐三年(1088年)中秋夜作的一首词。当时,苏轼正在黄州(今湖北黄冈市)任知州,他在中秋夜与友人欢饮达旦,大醉之后,写下了这首词。这首词是苏轼在贬谪期间创作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苏轼简单介绍:

苏轼是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苏轼和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合称为唐宋八大家中的“三苏”。他在文学艺术方面堪称全才。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喜作枯木怪石,论画主张神似。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中秋节唐诗10首

唐·司空图《中秋》

闲吟秋景外,万事觉悠悠。

此夜若无月,一年虚过秋。

唐·王建《十五夜望月》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唐·栖白《八月十五夜玩月》

寻常三五夜,不是不婵娟。

及至中秋满,还胜别夜圆。

清光凝有露,皓魄爽无烟。

自古人皆望,年来又一年。

唐·孟浩然《秋宵月下有怀》

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

惊鹊栖未定,飞萤卷帘入。

庭槐寒影疏,邻杵夜声急。

佳期旷何许,望望空伫立。

唐·李峤《中秋夜》

圆魄上寒空,皆言四海同。

安知千里外,不有雨兼风?

唐·殷文圭《八月十五夜》

万里无云镜九州,最团圆夜是中秋。

满衣冰彩拂不落,遍地水光凝欲流。

华岳影寒清露掌,海门风急白潮头。

因君照我丹心事,减得愁人一夕愁。

唐·曹松《中秋对月》

无云世界秋三五,共看蟾盘上海涯。

直到天头天尽处,不曾私照一人家。

唐·杜甫《八月十五夜月二首·其一》

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

转蓬行地远,攀桂仰天高。

水路疑霜雪,林栖见羽毛。

此时瞻白兔,直欲数秋毫。

唐·成彦雄《中秋月》

王母妆成镜未收,倚栏人在水精楼。

笙歌莫占清光尽,留与溪翁一钓舟。

唐·刘禹锡《八月十五日夜玩月》

天将今夜月,一遍洗寰瀛。

暑退九霄净,秋澄万景清。

星辰让光彩,风露发晶英。

能变人间世,攸然是玉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