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端
当前位置: 91开学网

 > 

知识点

 > 

英语词汇

 > 

1582年是中国的哪个朝代

1582年是中国的哪个朝代

2023-12-14 12:40:12 467浏览

公元1582年,是中国明神宗万历十年,这一年是中国的壬午马年。这一年的7月9号张居正去世,万历皇帝开始了真正的亲政生涯。1644年李自成攻入北京,崇祯帝自缢,明朝灭亡,清兵入关。

1582年是中国的哪个朝代

公元1582年是明朝,为明神宗万历十年。

明朝(1368年―1644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由汉族建立的王朝。初期建都南京,明成祖时期定都北京,传十六帝,共计276年。

明朝的时间是在1368年―1644年,元末爆发红巾起义,朱元璋加入郭子兴队伍。1364年称吴王,史称西吴。

1368年初称帝,国号大明,定都于南京,1421年朱棣迁都至顺天府,以南京为陪都。明初历经洪武之治、永乐盛世、仁宣之治等治世,政治清明、国力强盛。

1449年经土木堡之变由盛转衰,后经弘治中兴、万历中兴国势复振。晚明因政治腐败、东林党争和天灾外患导致国力衰退,爆发农民起义。

1644年李自成攻入北京,崇祯帝自缢,明朝灭亡。明朝宗室在南方建立了多个政权,史称南明。清兵入关后,陆续击败弘光、隆武、绍武等诸政权。1662年永历帝被杀,南明覆灭。

1683年,清军攻占台湾,奉明正朔的明郑覆灭。

明朝的皇帝

明光宗朱常洛(1582年8月28日-1620年9月26日),明朝第十四位皇帝,明神宗朱翊钧长子,生母是孝靖皇后王氏。在位时间仅二十九天,是明朝在位时间最短的皇帝。

朱常洛的童年非常坎坷,他的父亲明神宗朱翊钧不喜欢他,他的母亲孝靖皇后王氏因不得宠爱,在万历十一年(1583年)便被逐出宫廷,朱常洛跟随祖母李太后长大。

在万历十四年(1586年),朱常洛的祖母去世,朱常洛的处境更加困难。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朱常洛被册立为太子,然而他的父亲朱翊钧继续宠爱贵妃郑氏,导致朱常洛的太子地位始终不稳固。

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朱翊钧驾崩,朱常洛即位,改元“泰昌”。然而,在位仅二十九天,朱常洛便因病去世,因此他成为明朝在位时间最短的皇帝。

朱常洛在位期间,并没有来得及实施重大的政治改革或推行重要的政策。然而,他以仁厚着称,朝野皆认为他是一个温和、贤明的君主。此外,他在军事上也有一些建树,曾取得对后金战争的胜利,保卫了明朝的边境安全。

尽管朱常洛在位时间极短,但他的即位标志着明朝宫廷政治的转变。他试图改变父亲朱翊钧时期的政治弊端,重视儒家思想和文化教育,致力于提高人民的生话水平。此外,他还进行了一系列针对宦官和外戚专权的改革,加强了中央集权。

朱常洛的死亡原因一直是个谜团,有一种说法是因纵欲过度导致身体虚弱,另一种说法是因服用丹药过量而死。在他去世后,明朝政治更加混乱,最终导致了明朝的灭亡。

尽管朱常洛在位时间短暂,但他的影响却是深远的。他即位前的遭遇和去世后的政治动荡使人们对他的评价褒贬不一。然而,他被普遍认为是一个善良、贤明的君主,对明王朝的历史和文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明朝的名人

张居正去世

1582年,明朝首辅张居正去世,万历皇帝下令对张府进行抄家。张居正长子张敬修因承受不住拷打,自尽而死。

张居正,原名白圭,后更名居正,明朝中期杰出政治家。出生书香门第,聪慧过人,广泛涉猎,中进士后步步高升,终掌明朝实权十年。

上任后推行新政,增加国家财政收入,使明朝财政由盈转亏。故有“大明脊梁”之称。

张居正曾受徐阶浸润,获启迪,酝酿改革政治雄心。后入翰林,目睹朝中党争,思考国事。

世宗驾崩,奉命参与遗诏,开始涉足大政。几年后,十岁的万历帝继位,李太后延揽张居正辅政,遂开始鼎盛时期。

张居正勤勉工作,日夜操劳,十年未曾歇息。他希望通过教育,培养万历为明君。严格要求万历学习。

部分做法失之严苛,小皇帝难以适应。稍有懈怠,便遭母亲责罚,身心俱疲。一次课上误诵字迹,张居正大怒,吓坏童皇。如此环境,本该游戏玩乐的少年,日夜提心吊胆。

少年渐长,万历对老师教法越发不满。18岁那年酒后打人,被申斥,母亲欲废黜,最终迫令其写下“罪己诏”,令少年颜面扫地。

虽万历愈发怨恨师母,奈权力不在,只能忍气吞声。1582年,张居正病逝,权力落入万历手中。

压抑已久的怒火瞬时爆发。万历先以贪污名义抄家,仅得白银十万,谓家产不过如此,遂严刑拷问家人。

八十老少或被饿死,或被殴死,惨不忍睹。在刑逼下,张敬修不堪其辱自缢而死,二子亦投井自尽,幸有幼子生还。张居正治国功业就此毁于一旦。

事后,万历怀疑张家隐匿家财,再度抄检故里,仍一无所获,只又增无辜死伤。明神宗登基后,才为张居正恢复名誉。

如此悲剧结局,实出于万历暴虐与偏见。面对恩师,本当报答才是,教导方法有失,亦应体谅师好意。

权力来时,理应宽恕别人过错,而非增添他人痛苦。可惜这个还在成长的少年,没有运用权力的智慧,反走入极端,害死良臣,亦害己害国。

吴承恩终老

1582年,八十二岁的吴承恩孤独终老,他奄奄一息躺在床上,虚弱地对床边的表外孙丘度和粉丝吴国荣说:“老朽不中用了,劳烦二位将我这把老骨头装进棺材,放到我那两位夫人一起吧!”说完这位明代才子就撒手归西了。

丘度和吴国荣简单地为老人料理了后事。他们发现老人身后,除了书外几乎没什么值钱的东西陪葬,于是找了一些生前使用过的粗鄙瓷器用具,连棺材一起放进了墓室。至于棺材倒是老人自己备下的好寿材,还算不错。

二人心情复杂沉重地将老人入殓,按照吴承恩老人至仕前的官职,请人在棺材横版上写下“荆府纪善射阳吴公灵柩”十个大字。之后起灵将灵柩送往墓室,安放在两位夫人棺木旁边。一代才子将在里面慢慢变成一堆白骨。

吴承恩是我们所熟知的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创作者,如今我们在读着这本小说,看着与之有关的影视剧作品时,可能很难想象其作者生活的困顿,仕途的不顺,甚至最后离开人世时也是那般凄惨和落寞。

吴承恩先祖在元末明初迁居淮安,至吴承恩已五代。父亲是商人,生前十分希望儿子考取功名,为他取名承恩。吴承恩从小勤奋好学,过目成诵。精于绘画、书法、填词、围棋,喜欢看神仙鬼怪、狐妖猴精之类的书。

后来吴承恩曾在自己三十岁时开始,三次到南京参加乡试,但均落第不中。后来他干脆放弃科举考试,潜心写作《西游记》,并在自己五十岁前完成大致初稿。第二年他到南京国子监读书,并补得一个岁贡生。

之后几十年吴承恩在宦海底层苦游。他做过河南新野知县,后来因为母老家贫又到浙江长兴做过县政府办公室主任,山西长治副市长。在副市长任上因受人诬告,遂回乡归隐,后来又在友人帮助下到荆王府当子弟学校校长。

这段时间吴承恩一直边工作边创作完善《西游记》,甚至荆王府的经历都被他写进小说。唐僧师徒西行路上经过玉华州,玉华州国王有三个儿子,书中记载彼时已经是第五代,而荆王正好传国至第五代且同样有三个儿子。

吴承恩的墓在淮安市马甸乡,尽管寒酸但还是在后来被盗挖。1974年,一个以盗墓为生的盗墓贼将吴承恩的墓葬盗挖,但他在墓葬里除了盗得几件劣质瓷器外,其他毫无所获。盗墓贼一怒之下将三具棺材也盗出拆成木板卖了。

之后不久马甸乡一位教师在路上发现了被盗的吴氏墓,旁边遗弃有两块方形石碑。他看了这两块石碑,隐约认出其中一块用篆书写有“明吴菊翁之墓”,他马上报告县文化馆。后经查证,这两块碑乃是吴承恩为他父亲写的墓志铭。

1981年,为了纪念吴承恩,南京博物馆会同淮安县政府调查吴承恩墓地。调查人员先从此前确认的吴承恩父亲墓葬,即被盗的吴菊翁墓入手,据此找到当年盗墓贼。盗墓贼交代,当时在旁边还盗了另一个棺材上写有吴字的墓。

调查人员几经辗转,终于在马甸中学找到了盗墓贼所说的写有吴字的棺材,但已经被改造成学校的窗户,面目全非了。于是调查人员顺藤摸瓜又找到了当年做窗户的木工吴顺来,吴顺来得知调查人员来意后异常高兴。

吴顺来高兴地对调查人员说:“我当时做窗户就觉得那些板子不对劲。因为知道是棺材板,见上面写有吴字,想着别是祖先的棺材板,于是偷偷拿了一块写字最多的板子藏起来。”吴顺来说着带大家去拿板子。

当调查人员看到吴顺来拿出的木板上写有“荆府纪善”的时候,顿时眼前一亮,他们确定之前盗墓贼盗取的就是吴承恩的墓。为了确保已被盗取的墓室能受到最大保护,调查人员请来了专业的考古队伍发掘清理吴承恩墓。

考古队在盗墓贼的引导下,来到一个叫两担三的地方,开始挖掘。最后考古队除挖出三具尸骨和一些劣质瓷器,外其他一无所获。大家都觉得应该还有文物未挖出来,于是扩大挖掘范围,又挖了三四天依然一无所获。

这时人们才恍然大悟,原来吴承恩的陪葬,不是被盗墓贼给盗走了,而是根本就只有这些东西,他穷困潦倒,死时身无长物。吴承恩虽然很有才学,但只会写文章,在那个当官是读书人唯一出路的时代,吴承恩活得十分艰辛。

1582年大事记

1月15日——俄罗斯割让利沃尼亚与爱沙尼亚给波兰。

2月20日——日本九州地区吉利支丹大名大友宗麟、大村纯忠、有马晴信向罗马教廷派遣天正遣欧少年使节,于长崎港出发,后于1590年返回。

2月24日——教宗格里高利十三世颁布新的历法,即现行国际通行的公历。

3月11日——甲州征伐结束——日本大名武田胜赖切腹自尽,甲斐武田家灭亡6月10日 -葡萄牙宣布独立。

6月21日(天正十年六月二日)——本能寺之变——织田信长被其下属明智光秀杀害于京都本能寺。

7月2日——杀害主公织田信长的明智光秀在山崎被羽柴秀吉打败后逃亡时,被落武者狩(专门截杀落魄武士的农民)杀死。

10月4日星期四(儒略历) ——意大利、波兰、西班牙、葡萄牙将次日定为新历10月15日星期五。

12月9日星期日(儒略历)——法国将次日定为新历12月20日星期一。

利玛窦获准进入中国。

1582年为什么少了十天?

当时的历法是基于儒略历(Julian calendar),由于地球绕太阳运行的时间并不是完整的365天,而是约为365.25天。儒略历引入了闰年的概念,每4年增加一天,即闰年为366天,以弥补这个差距。

然而,儒略历的设计存在一个问题。由于365.25与实际的公转周期略有差异,数百年下来,累积的误差逐渐累积。这意味着儒略历中的闰年系统过于慷慨,导致每个世纪平均多出大约0.0078天,这看似微小的差异,但长时间下来造成了相当大的偏差。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教皇格里高利十三世于1582年颁布了一项重要改革,即“格里高利历”(Gregorian calendar)。这个改革的目的是通过减少闰年的数量来修正历法的误差。

格里高利历的改革主要有两个方面:

去除10天:为了与实际公转周期更接近,教皇格里高利十三世决定将1582年10月的5日至14日之间的10天从日历中删除。这个决定是为了纠正儒略历中长期累积的误差,将公历与实际的天文观测更加接近。

修改闰年规则:格里高利历对闰年规则进行了修改。在格里高利历中,每4年是一个闰年,但是除非能被400整除的世纪年份,否则不是闰年。这样的调整减少了闰年的数量,使历法与实际公转周期的误差更小。

这次历法改革的实施引起了一些混乱,特别是在天主教国家,因为人们突然失去了10天的时间。不过,其他国家在接下来的几个世纪内逐渐采纳了格里高利历。

格里高利历的改革是一个重大的历史事件,它提高了历法的准确性,使之更符合地球的公转周期。这个历法至今仍在使用,几乎成为世界各地的标准日历系统。

总结起来,1582年10月份的10天消失是因为教皇格里高利十三世实施了历法改革,去除了儒略历中长期累积的误差,通过减少闰年的数量来修正历法的偏差。这个改革导致了10天的凭空消失,也标志着格里高利历的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