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端
当前位置: 91开学网

 > 

知识点

 > 

人文地理

 > 

春秋时期是什么时候

春秋时期是什么时候

2023-11-06 17:22:04 658浏览

春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重要时期。当时周天子权力衰落,各诸侯国相互争斗,格局十分复杂。春秋时期大约发生在什么时候?这段时期产生哪些历史影响?

春秋时期是什么时候

春秋时期,是指公元前770年至前476年的一个时期

详细介绍:

1、政治格局:春秋时期的政治格局以诸侯分封和分裂为特征。原本中央政权的统治衰弱,各个诸侯国开始逐渐脱离中央的控制,成为独立的政治实体。诸侯之间展开了频繁的争夺和战斗,形成了一个动荡不安的局面。

2、社会结构:春秋时期的社会结构以封建制度为基础,贵族和大臣拥有政治和经济的主导权。社会分为贵族和庶民两个阶层,贵族享有特权和土地所有权,庶民则从事农耕、手工业和其他服务行业。

3、经济发展:春秋时期的经济以农业为主导,人们主要从事农耕和养殖。土地在贵族和大臣之间分配,农民以承租的形式经营土地和缴纳土地税。与此同时,在春秋时期也出现了一些城市,商业和手工业开始发展起来。

4、文化思想:春秋时期是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重要阶段。这一时期出现了儒家、墨家、道家等不同的学派和思想家。孔子是春秋时期最杰出的儒家思想家,他提出了许多关于道德、政治和教育的思想,对后世儒家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5、军事战争:春秋时期各诸侯国之间频繁进行战争和争夺。战争的主要目的是争夺领土、资源和权力。在这一时期,出现了许多著名的战争策略和将领,如齐桓公和晏婴等。

春秋时期的重大事件:

1、城濮之战

公元前632年,以晋国为首的北方国家和以楚国为首的南方国家,为争夺中原霸权在城濮(山东鄄城西南)展开的一场大战。晋文公为救遭楚攻打的宋国,出兵讨伐楚的盟国曹、卫两国。由于晋取得了齐、秦的支持,楚王意欲退兵,但楚将子玉执意与晋决战,遂北御晋兵。晋文公“退避三舍”,在城濮与楚军对峙。晋军利用楚军骄敌,歼灭楚军两翼,子玉率中军逃走,最后晋军大获全胜。城濮之战,确立了晋文公的霸主地位。之后不久,晋文公会诸侯于践土,周襄王正式册封文公为侯伯。这场战争意义极为深远,对于中国军事思想的发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流传千古的《孙子兵法》就极大地受到这场战争的启发和影响。

2、践土之盟

春秋时期晋文公为确立霸主地位而举行的会盟。公元前632年,在城濮之战后,晋文公大会诸侯于践土(今河南省境内),参加会盟的有晋、鲁、齐、宋、蔡、郑、卫等国,周天子也派代表参加了此次大会。践土盟约规定:“皆奖王室,无相害也。有渝此盟,明神殛之,俾队其师,无克祚国,及而玄孙,无有老幼。”践土之盟,是晋国同年在城濮之战打败楚国之后,与各国约定要尊重周王室,是晋文公霸业的代表事件。

3、秦霸西戎

秦穆公统治时期征服西北方国部落的活动。秦穆公在位时,任用百里奚、蹇叔等名臣治国,成一时“富国强兵”之势。晋文公死后,秦穆公企图向东发展,争霸中原。公元前627年,秦袭郑,在回军殽时,遭晋军截击,全军覆没,史称“殽之战”。秦东进受挫后改变战略,转而向西,进攻戎地,先后灭掉了12个西戌小国。周襄王为此派特使祝贺,此后秦在西方取得了“开地千里遂霸西戎”的地位。

4、吴越争霸

春秋晚期,吴国和越国之间进行的争霸之战。吴王阖闾,于公元前515年,重用伍子胥和孙武,整治国家。公元前505年,吴攻占楚国郢都。越乘吴入楚而伐吴,在槜李大败吴军,阖闾受伤而死,其子夫差继位。公元前494年,吴伐越,败越军于夫椒,越王勾践求和,忍辱负重3年后回国。夫差满以为已解后顾之忧,便挥师北上,争霸中原。当夫差在黄池大会诸侯与晋国争霸时,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励精图治,在文种和范蠡的辅佐下,最终乘机灭吴雪耻。至此,越王勾践北上会诸侯于徐州,成为春秋时期最后一位霸主。

春秋时期的文化意义:

春秋战国时期也是中国文化发展的重要时期,这个时期出现了许多杰出的思想家、文学家、艺术家和科学家,为中国古代文化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首先,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家们提出了各种各样的哲学和宗教思想,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例如孔子的儒家思想、老子的道家思想、庄子的墨家思想等等,这些思想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其次,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学也十分繁荣。诸如《诗经》、《楚辞》、《左传》等经典文学作品的出现,为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撑,同时也让中国古代文学在世界文化史上拥有了独特的地位。

此外,春秋战国时期还出现了许多重要的科学家和艺术家,他们的贡献不仅促进了科学和艺术的发展,也为中国古代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例如,古代医学家扁鹊、农学家伏羲、工匠李时等等,都在各自的领域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最后,春秋战国时期还出现了诸多重要的文化活动和传统,例如舞蹈、音乐、礼仪等等,这些传统也为中国古代文化的繁荣和传承提供了重要的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