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端
当前位置: 91开学网

 > 

知识点

 > 

历史典故

 > 

登飞来峰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登飞来峰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2023-10-24 16:52:45 1560浏览

《登飞来峰》是王安石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主要是王安石借登飞来峰,以及在飞来峰上所见到的景象,来抒发他政治上的高瞻远瞩,和不畏奸邪的勇气和决心。

登飞来峰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王安石的登飞来峰是一首充满哲理的诗,它告诉我们: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在人生的旅途中,我们也需要不断攀登,才能不断成长,才能更好地欣赏这个世界。同时,诗人在诗中表达出的坚定信念和无畏精神,也为我们提供了无尽的动力,鼓励我们在面对困难时,始终保持信心,勇往直前。

作品简介:

《登飞来峰》是北宋文学家、政治家王安石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应该是诗人在浙江鄞县知县任满回江西临川故里时,途经杭州时写下此诗。时值宋仁宗皇佑二年(1050)夏,他初涉宦海,年仅三十岁,正值壮年,胸怀远大抱负,在立志改革的同时,也看到必然会遭到顽固派的反对。于是借登飞来峰抒发情怀,把那些顽固派比作“浮云”,认为它虽然可以一时遮掩人们的眼目,但只要站得高,就能看得远,表达了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坚强信念。

《登飞来峰》

原文: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译文:

听说在飞来峰极高的塔上,鸡鸣时分可看到旭日初升。

不怕浮云会遮住我的视线,只因为如今我身在最高层。

赏析:

这是一首写登高远览,借以抒发理想与抱负的抒情诗。全诗构思奇特,选择角度新颖;登高望远,却没有为描写景物多费笔墨,而旨在生发议论。

诗的前两句写景:飞来峰位于山巅,已经很高,峰上又有极高之塔,更是矗立云霄,这是实写。接下去说在鸡鸣之时,站在塔上可见旭日东升,更以虚笔法,渲染烘托了塔的高入云天,为接下来的议论抒情做好铺垫。

后两句借景抒情,但一反常人感受。人们常用“浮云蔽日”来比喻奸佞小人当道,君主昏庸无能。比如李白在《登金陵凤凰台》中所说“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就是这个意思。王安石却就传统题材翻出新意,抒发具有政治内容和人生哲理的深沉感慨:我不怕浮云遮住我的远望视线,因为我身在最高的层面上。可见,诗人借写景来抒发远大的政治抱负,表现了他对改革事业的坚定信念。

诗中景物描写采用的是虚拟之笔,所指的是社会现象,寄意深沉。全诗二十八字,包含的思想内容极其丰富,寓抽象事理于具体事物之中。 

综观王安石的这首诗,虽然只有短短四句,却通过对山塔的高耸,对旭日东升的景象描写,总结出了两句至理名言。即诗中说的“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这两句诗也是对我们今天常说的“站得高,看得远”这一道理的形象表达。

从某些方面来看,王安石这首诗与唐代诗人王之涣的“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极其相似。只不过王之涣写的是他的欲登之志,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鼓舞力量。而王安石写的则是登上之感,重在给人以哲理的深思,激发人们要拥有高瞻远瞩的目光。总的来说,都是值得一读再读的经典诗作。

王安石的名句:

1.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出自宋·王安石《梅花》。为:因为。暗香:幽细的香气。这两句诗的远远看去,知道那不是白雪压枝,而是梅花在凌寒盛开,因为有阵阵幽细的香味暗中飘来。“暗”字用得传神。后人常引用这两句诗来描写梅花的情态或品格。

2. 人之才,成于专,而毁于杂。

出自宋·王安石《上皇帝万言书》。一个人能否成为人才,关键是要专注于某一方面,而不能杂取旁收,什么都会一点,而又什么都不精专,结果不堪大用。此言要想成才,就要专注于某一领域而作精益求精的努力。

3. 人生失意无南北。

出自宋·王安石《明妃曲二首》。诗人感叹王昭君的可怜命运,感叹人生有太多的不如意之事,这些失意的事情,是不区分南北方向的,到处都会有。

4.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出自宋·王安石《泊船瓜洲》,千百年来一直为人所传颂。诗中“绿”字将无形的春风化为鲜明的形象,极其传神,也是诗人修辞练字的著名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