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端
当前位置: 91开学网

 > 

知识点

 > 

史学热点

 > 

惊蛰的含义是什么意思

惊蛰的含义是什么意思

2023-10-07 15:56:43 299浏览

惊蛰是反映的是自然生物受节律变化影响而出现萌化生长的现象。春雷始鸣,气温回升,昆虫萌动,“九九”已尽,“九尽桃花开,春耕不能歇”。惊蛰时节,春气萌动,大自然有了新的活力。

惊蛰的含义是什么意思?

惊蛰(英文:Awakening of Insects),为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在每年阳历的3月5日或6日,当太阳到达黄经345°时为“惊蛰”。这个时候蛰伏于地下冬眠的动物开始活动。

惊蛰,又称“启蛰”。相传,为避汉景帝刘启之讳而改称惊蛰。惊蛰分三侯一候桃始华,二候仓庚鸣,三候鹰化为鸠。惊蛰时节气温回升,雨水增多。除东北、西北地区外,中国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已升到0℃以上,西南和华南地区早已是一派春光。

中国劳动人民自古很重视惊蛰节气,把惊蛰视为春耕开始的日子。此时江南的小麦已经拔节,油菜也开始见花,华南地区早稻开始播种。随着气温回升,茶树桃、梨、苹果等果树也开始施肥。多种病虫害也相继发生,田间杂草亦相继萌发,搞好病虫害防治和除草就尤为重要了。

古时惊蛰当日,人们会手持清香、艾草,熏家中四角,以驱赶蛇、虫、蚊、鼠和霉味,很多地方至今保留这一习俗。

由来:

惊蛰,为干支历卯月的起始;“卯”,冒也,万物冒地而出,代表着生机。卯,仲春之月,卦在震位,万物出乎震,乃生发之象。一岁十二个月建,每个月建对应一卦,卯月(含惊蛰和春分两个节气)对应的是雷天大壮一卦;大壮卦的卦象就是天上开始打雷了,雷在天上响,非常形象。惊蛰,标志着仲春时节的开始。春雷初动,发声启蛰,万物复苏萌发。惊蛰反映的是自然生物受节律变化影响而萌发生长的状态。

西汉戴德《大戴礼记·夏小正》曰:正月启蛰,言发蛰也。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元代吴澄《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二月节……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二月节,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惊蛰节气的标志性特征是春雷乍动、万物生机盎然。 

“惊蛰”在历史上也曾被称为“启蛰”。在现今的汉字文化圈中,日本仍然使用“启蛰”这个名称。日本与中国一样,在历代的具注历中使用“惊蛰”。此后,日本也采用了大衍历与宣明历。因此,“启蛰”的名称便在日本保留了下来。相传是因为汉朝时期第六代皇帝汉景帝的讳为“启”,为了避讳而将“启”改为了意思相近的“惊”字。

气象变化:

在我国大部分地区,惊蛰节气平均气温一般为12℃至14℃,较雨水节气升高3℃以上,是全年气温回升最快的节气,日照时数也有比较明显的增加。但是因为冷暖空气交替,天气不稳定,气温波动甚大。华南东南部的江河谷地区,多数年份惊蛰期间气温稳定在12℃以上,其余地区则常有连续3天以上日平均气温在12℃以下的低温天气出现。

物候特征:

古人划分惊蛰三候为:“一候桃始华;二候仓庚鸣;三候鹰化为鸠。”一候“桃始华”是指桃花是月始开,山野尽是桃花红、李花白、菜花黄。二候“仓庚鸣”就是黄鹂鸣,“仓庚”之名源自其鸟感春阳清新之气而初出,处处可见莺儿啼、燕儿舞、蝶儿忙。三候“鹰化为鸠”是指鹰变化为鸠,鹰指鸷鸟,鸠指布谷,因感春时气候而变化。

惊蛰各地的农事活动:

1、东北地区

全面开展耙压整地工作,秋翻地碎,土耙压耢地,顶浆塌垄,春趟沟,秋挑茬地春合垄。山坡地不宜保墒地顶、播种谷子,春小麦、大麦和油菜要起粪,同时注意山林防火。

2、华南地区

“惊蛰不耕田,不过三五天”,解冻后要抓紧耙地,多蓄水分。冬小麦大多都返青,要注意追肥、浇水。早春作物开始播种。华南中部和西北部在惊蛰期间降雨总量仅10毫米左右,继常年冬干后,春旱常常就会开始露头。这这个时候小麦孕穗、油菜开花,都是处于需水较多的时期,对水分要求比较敏感,春旱往往会成为影响小麦产量的重要因素。植树造林也应该考虑这个气候特点,栽后要勤于浇灌,努力提高树苗成活率。

3、西北地区

“过了惊蛰节,耕地不停歇”。春麦播种,春玉米耙耱保墒,冬麦田以防禽畜为害。

4、西南地区

夏收作物追施穗肥,加强薅锄,适时灌溉,防治病虫害。南部和北部的河谷播第一批双季早稻,其余地区播种早玉米,需要做翻犁板田板土、整理秧田、积肥造肥、处理种子等工作。

5、华中地区

麦田肥水管理,看苗追拔节肥、看墒、看苗、看天浇灌拔节水。中耕除草壅根,防治病虫害。甘薯温床育苗,准备早稻育秧,春马铃薯切块催芽。油菜叶面要追肥,防治病虫的蔓延。棉田整地进粪,幼龄茶园需要定型修剪,成年茶园只要轻修剪,注意防治虫害。

6、华南地区

双季早稻播种应抓紧进行,培育壮秧,整理本田,同时要做好秧田防寒工作。玉米播种,间苗、定苗,早玉米中耕、培土、迫肥。小麦收割。早黄豆播种,种春植蔗,春植蔗收获,处理宿根,秋植蔗中耕追肥。

7、华北地区

“惊蛰”时节,华北冬小麦开始返青生长,土壤仍冻融交替,及时耙地是减少水分蒸发的一个重要措施。“惊蛰不耙地,好比蒸馍走了气”,这是当地人民多年来防旱保墒的经验。沿江南地区的小麦已经开始拔节,油菜也开始见花,对水肥的要求都比较高,应当适时追肥,干旱少雨的地方要适当浇水灌溉。

惊蛰习俗有哪些?

1.雨水节 在中国南方地区,惊蛰也被称为“雨水节”。这是因为在这个时候,雨水开始增多,农民们可以开始耕作和播种。据说在雨水节这一天,人们还会在田地里焚香祈求雨神赐予雨水,以保证作物的丰收。

2.捉蛤蟆 在中国南方的一些地区,惊蛰时节,人们会有一个有趣的习俗:捉蛤蟆。这是因为蛤蟆在这个时候会出现,而且据说吃蛤蟆可以预防感冒和其他疾病。因此,人们会在这个时候去河边、池塘等地方捉蛤蟆,以便食用或制成药材。

3.喝春茶 惊蛰也是喝春茶的好时机。春茶是指在春季采摘的新茶叶,口感清香,营养丰富。在惊蛰时节,人们会聚在一起品尝春茶,以迎接春天的到来。

4.吃春笋 春季是许多蔬菜和水果的季节,其中最受欢迎的莫过于春笋。春笋营养丰富,口感清脆爽口,是许多人喜爱的美食。在惊蛰时节,人们会采摘春笋并加入到各种菜肴中。

5.祭祀祖先 惊蛰也是祭祀祖先的时候。在中国的许多地区,人们会在这个时候前往祖先的坟墓,烧纸、焚香,祭奠祖先的亡灵。这是一种表达对祖先的敬意和感恩之情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