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望的思想感情
《野望》描写的是山野秋景,是唐朝诗人王绩的诗作,诗中“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一句称得上是绝世名句,你知道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吗?
野望的思想感情
《野望》表达了作者怀念亲人,感叹国破家亡的思想感情。
《野望》全诗如下:
野望
唐·王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译文:
傍晚时分站在东皋纵目远望,我徘徊不定不知该归依何方,
层层树林都染上秋天的色彩,重重山岭披覆着落日的余光。
牧人驱赶着那牛群返还家园,猎人带着猎物驰过我的身旁。
大家相对无言彼此互不相识,我长啸高歌真想隐居在山冈!
注释:
东皋(gāo)薄暮望,徙(xǐ)倚(yǐ)欲何依。
东皋:诗人隐居的地方。薄暮:傍晚。薄,接近。徙倚:徘徊,来回地走。依:归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秋色:一作“春色”。落晖:落日。
牧人驱犊(dú)返,猎马带禽归。
犊:小牛,这里指牛群。禽:鸟兽,这里指猎物。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采薇:薇,是一种植物。相传周武王灭商后,伯夷、叔齐不愿做周的臣子,在首阳山上采薇而食,最后饿死。古时“采薇”代指隐居生活。
【赏析】
王绩(公元585—公元644),字无功,自号东皋子、五斗先生,祖籍祁县,后迁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县)。唐朝(公元618—公元907)著名诗人。出身官宦世家,是隋末大儒王通之弟。王绩一生郁郁不得志,曾在隋代任秘书省正字,初唐时,以原官待召门下省,贞观(公元627—公元649)初弃官隐居于故乡东皋村。此诗应该就是作于诗人辞官隐居东皋的时候。
“东皋”,诗人隐居地。“徙”,迁移;改变,变更。“倚”,紧靠在物体或人身上;依附。“徙倚”,一会儿倚靠在这儿,一会儿倚靠在那儿,形容生活奔波不定。“欲何依”,化用的是曹操《短歌行》中的“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薇”,是一种植物。相传周武王灭商后,伯夷、叔齐不愿做周的臣子,在首阳山上采薇而食,最后饿死。古时“采薇”代指隐居生活。这里应该是指伯夷、叔齐不食周粟的气节。
本诗是诗人的代表作,更是五言律诗史上具有承上启下地位的非常重要的一首诗。全诗看似是通过描写山野秋景来反映诗人孤独抑郁、彷徨苦闷的心情,其实是以诗言志,表达的是对唐王朝的失望和想要学习伯夷、叔齐以保全气节的决心。当然,这里的气节不是指作隋朝旧臣的气节,而是“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气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