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子百家的思想主张
诸子百家,是先秦时期对各个学术派别的总称。诸子百家之流传中最为广泛的是儒家、法家、道家、墨家、阴阳家、名家、杂家、农家、小说家、纵横家、兵家。
诸子百家的思想主张:
1、儒家:
代表人物:孔子、孟子、荀子。
代表作品:《论语》、《孟子》、《荀子》。
儒家提倡德政,礼治,人治,强调道德感化,主张以仁礼治国,以德服人。儒家思想的内涵丰富复杂,在广泛汲取古代典籍精华基础上逐步发展出基础理论和思想,即讲大一统、讲君臣父子。孔子的仁礼思想、孔子的仁、孔子的礼、孔子的孝道、内涵、“修身俟命论”的人生指导意义、孔子的人生问题论、乐以及孔子的人生态度和人生境界、孔子与弟子论志向、立身行事等思想基本确定了人们正确的三观。后经历代贤者进一步增添完善了儒家的思想。
2、道家:
代表人物:老子、庄子。
代表作品:《道德经》、《《庄子》。
道家崇尚自然,有辩证法的因素和无神论的倾向。主张清静无为,反对斗争;提倡道法自然,无所不容,无为而治,与自然和谐相处。道家所主张的“道”,是指天地万物的本质及其自然循环的规律。自然界万物处于经常的运动变化之中,道即是其基本法则,就是关于“道”的具体阐述。道家观点对中国哲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墨家:
代表人物:墨子。
代表作品:《墨子》。
墨家提倡人与人之间平等的相爱(兼爱),反对侵略战争(非攻),推崇节约、反对铺张浪费(节用),重视继承前人的文化财富(明鬼),掌握自然规律(天志)等。
墨家学派有前后期之分:前期思想主要涉及社会政治、伦理及认识论问题,关注现世战乱;后期墨家在逻辑学方面有重要贡献,开始向科学研究领域靠拢。因为墨家思想独有的政治属性,兼之西汉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官学勾结政策,墨家不断遭到打压,并逐渐失去了存身的现实基础,墨家思想在中国逐渐灭绝;直到清末民初,学者们才从故纸堆中重新挖出墨家,并发现其进步性。
4、法家:
代表人物:韩非、李悝、商鞅。
代表作品:《韩非子》。
法家在政治理论上主张变法革新,要求加强君权,提倡以“法治”代替“礼治”,积极发展封建经济,鼓励“耕战”,力求做到“富国强兵”,以达到加强和巩固地主阶级专政的目的。在文化教育领域里,法家也提出了许多有别于其他学派的教育理论和政策。
5、兵家:
代表人物:孙武、吴起、白起。
代表作品:《孙子兵法》、《吴子》、《六韬》。
兵家主要是主张通过运用武力、谋略来达成某种目的。兵家的代表作均是当时战争和治兵经验的总结,其中提出了一系列战略战术原则,包含有丰富的军事辩证法思想以及治兵作战的哲理。
6、名家:
代表人物:惠子、公孙龙。
代表作品:《公孙龙子》。
名家有两个学派。
一是“合同异”,即认为万物之“同”与“异”都是相对的,皆可“合”其“同”、“异”而一体视之。该派以宋国人惠施为代表。惠施提出着名的“历物十事”,即“天与地卑,山与泽平”、“泛爱万物,天地一体”等十个命题。
二是“离坚白”,即认为一块石头,用眼只能感觉其“白”而不觉其“坚”,用手只能感觉其“坚”而不觉其“白”。因此“坚”和“白”是分离的、彼此孤立的。该派以赵国人公孙龙为代表,“白马非马”、“坚白石二”等命题由其提出。
7、纵横家:
代表人物:苏秦、张仪、鲁仲连。
代表作品:《鬼谷子》。
纵横家是中国战国时以纵横捭阖之策游说诸侯,从事政治、外交活动的谋士。战国中后期苏秦力主燕、赵、韩、魏、齐、楚合纵以拒秦,张仪则力破合纵,连横六国分别事秦,纵横家由此得名。他们的活动对于战国时政治、军事格局的变化有重要的影响。
8、阴阳家:
代表人物:邹衍。
代表作品:《邹子》。
阴阳家是以“阴阳消息,五行转移”为理论基础的宇宙观,提倡阴阳五行学说,并用它解释社会人事而得名。这一学派,当源于上古执掌天文历数的统治阶层,也称“阴阳五行学派”或“阴阳五行家”。
9、农家:
代表人物:许行。
代表作品:《神农》(据《汉书—艺文志》记载,可惜早已失传)农家,是先秦在经济生活中注重农业生产的学派,农家学派主张推行耕战政策,奖励发展农业生产,研究农业生产问题。农家对农业生产技术经验之总结与其朴素辩证法思想。
10、杂家:
代表人物:吕不韦。
代表作品:《吕氏春秋》、《淮南子》
杂家以博采各家之说见长。以“兼儒墨,合名法”为特点,“于百家之道无不贯通”。杂家的特点是“采儒墨之善,撮名法之要”。战国末期,经过激烈的社会变革,封建制国家纷纷出现,新兴地主阶级便要求在政治上、思想上的统一。在这种呼声下,学术思想上出现了把各派思想想融合为一的杂家,杂家的产生,大体上反映了战国末学术文化融合的趋势。
11、小说家:
代表人物:虞初。
代表作品:《周考》、《青史子》(均失传)、《虞初说》、《百家》。
小说家指的是一类记录民间街谈巷语的人《汉书。艺文志》曰:“小说家者流,盖出于稗官;街谈巷语,道听涂说者之所造也”,意即小说家所做的事以记录民间街谈巷语,并呈报上级等为主,然而小说家虽然自成一家,但被视为不入流者,刘歆列九流十家,惟小说家不在九流之列,影响甚小。然而小说家反映了古代平民思想的侧面,却是其它九流学派都无法所能代替的。
诸子百家形成的原因:
一、政治原因。
当时处于社会大变革时期,社会动荡不安,各诸侯国林立纷争。各诸侯国的国君为了在争斗中取得霸主地位,竞相招贤纳士,运用不同思想学说以使自己的国家富足强大起来。这便给百家争鸣创造了一个宽松的学术氛围。
二、经济原因。
当时经济有了极大发展,这使得有某些人成为有闲阶层,有时间从事自己的学术活动。
三、科技原因。
科学技术取得了较大进步,如天文学、数学、光学、声学、力学、医学等方面在当时均达到较高水平。这些科技成果标志着人们认识水平的提高,丰富了人的精神世界和物质生活。
四、文化原因。
当时“天子失官,学在四夷”,其结果是打破“学在官府”的局面,使原来有贵族垄断的文化学术向社会下层扩散,下移于民间(这种历史现象被称为“文化下移”),致使“私学勃兴”。
五、学术自由原因。
各学术团体于政治权势是相对于独立的。他们虽从不同的社会集团的利益出发,纷纷着书立说,议论时事,阐述哲理,各成一家之言,但是他们并非政治附庸,依附于某个政治权势集团,而是“用我则留,不用我则去”。
诸子百家思想的历史影响:
1、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突出了古代中国特有的民本思想。先秦时期的诸子百家思想对后世文化学术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以后2000多年中国古代文化学术发展的道路、特点及其中的各种问题、思想(除了佛学的传入之外)都可以从先秦百家争鸣中追溯到其源头。
2、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后经过不断发展最终脱颖而出,一枝独秀,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道家学说构成了2000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法家思想中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在很大程度上,它们共同了构成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