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端
当前位置: 91开学网

 > 

知识点

 > 

历史典故

 > 

拐弯抹角的典故出处

拐弯抹角的典故出处

2024-01-02 08:59:30 535浏览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不少用到过成语,成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在语句中是作为一个整体来应用的,承担主语、宾语、定语等成分。

拐弯抹角的典故出处:

元·秦简夫《东堂老》第一折:“转变抹角,可早来到李家门首。”

《东堂老》的简介:

1、写扬州李实,人称东堂老子,受好友赵国器临终嘱托,照管其子扬州奴。扬州奴被坏人引诱,嫖妓败家。李实在其挥霍家财时,暗中买下,待其醒悟后,尽行归还,使之恢复家业。

2、作品刻画了东堂老受人之托,忠人之事的善良诚实品德,对不肖子、帮闲的描绘也较真实生动。排场工致,结构严谨,在元代后期杂剧作品中是较出色的一部。《东堂老》第一次正面塑造了李实这样诚恳可信的商人形象。

作者简介:

1、秦简夫,元代戏曲作家。大都(今北京)人。成书于元至顺年间的《录鬼簿》说他:"见在都下擅名,近岁来杭。"可知他先在北方成名,后移居杭州。著有杂剧5种。另有《天寿太子邢台记》和《玉溪馆》两种已佚。其作品风格敦朴自然,与郑廷玉相近。朱权评其词曲如"峭壁孤松"(《太和正音谱》)。

2、秦简夫为元杂剧末期之剧作者,为元代中期以后,追随关汉卿脚步,文辞本色之剧人,有别于王实甫、白朴、马致远等诗人杂剧作家之各逞词才的作风,力求剧本结构紧凑。现存作品有《东堂老劝破家子弟》、《陶母剪发待宾》、《孝义士赵礼让肥》三种,均以表现家庭伦理为主题。

3、代表作《东堂老》,全名为《东堂老劝破家子弟》,写扬州富商赵国器之子扬州奴,其父死后浪荡成性,挥霍无度,将家产荡尽,沦为乞丐。

拐弯抹角的造句:

1、别拐弯抹角了,告诉我们真相吧。

2、大主教只有一次、而且是拐弯抹角地提到了不可胜数的死去的伊拉克人,他为“那些受我们怀念的人,以及那些我们永远都不知道名字的人”做了祈祷。

3、他是这样的一个作家,让你需要加入自己思考才可以更好领会他的意思,但当然意思一直在那里,只是用语朴素,而且往往过于简洁,且拐弯抹角,仿效谚语那样。

4、别拐弯抹角地解释了,告诉我究竟发生了什么。

5、不必拐弯抹角,事实是,如果你说得一口漂亮的英语,人们会对你另眼相看。

6、我们还将看到,在什么情况下应该避免跟孩子谈论死亡,什么时候又该单刀直入,避免拐弯抹角。

7、像《犹太前锋日报》,《犹太人周报》这样的以犹太人为主题的报纸,评论此事则毫不拐弯抹角。

8、他知道自己的工作有哪些要求,而且他从不拐弯抹角。

9、他拐弯抹角地提到政治条件,这暴露了欧洲集体弱势的被动处境。

10、你可以这样回答:“亲爱的顾客,我不想拐弯抹角,这次确实是我们失职,这么办你看好吗,先赊购货品,希望你以后再和我们合作,我相信我们一定能够尽到自己的职责,赢回您的信任。”

11、盛田一直要求日本更加快速地开放美国对其石油产业的投资,不过他这个赋予了想法以日本特色,拐弯抹角地保护自己的利益。

12、然而,芭芭拉表现出的只是典型的女性讲话特征:拐弯抹角。

13、他总是拐弯抹角地求我办事。

14、他没有拐弯抹角地说一堆空话;车子转入大路时他仔细考虑他的答案。

15、别拐弯抹角了,这看起来极像是第二次大萧条的前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