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端
当前位置: 91开学网

 > 

知识点

 > 

诗词大全

 > 

尽信书不如无书的理解

尽信书不如无书的理解

2023-12-07 09:34:11 591浏览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出自《孟子·尽心下》,原文为: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吾于武成,取二三策而已矣。尽信书不如无书的理解。是指读书时应该加以分析,不能盲目地迷信书本,不能完全相信书本,应当辨证地去看问题。

尽信书不如无书的理解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告诉我们的道理是,读书不要拘泥于书上或迷信书本。泛指任何学问都要经过自己的揣摩,都要进行思考和辨别,不能都听信前人的或者别人的观点。人云亦云是不可取的,强调“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相结合。

尽信书不如无书的赏析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这是精辟透脱的读书法,要求读者善于独立思考问题。古往今来,人们关于书已不知有过多少礼赞。的确,书是我们人类拥有专利的恩物,对很多人来说,还是他们崇拜的神圣对象。但是,如果我们完全信书,唯书本是从,轻则使个人成为书呆子,重则形成所谓“本本主义”、“教条主义”和“唯书”的作风,误人子弟,贻害无穷。

今天,我们强调“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说到“尽信书,则不如无书”,似乎也已经是浅显而容易明白的道理了。可是在孟子的时代,这恐怕还是空谷足音吧。其实还用不着推得那么远,只需要想想那些“唯书”、“唯上”的时代,孟子这话也不是随随便便可以引用的。

终于有人说了:“不唯书,不唯上。”于是我们也都可以说“尽信书,则不如无书”了。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孟子谈到“尽信书,则不如无书”时,所举的例子是《尚书》中《武成》篇的内容,而我们知道,《尚书》作为儒家经典之一,在孔,孟的时代也是有着极其权威性地位的。

因此,孟子这种对于权威著作,对经典保持独立思考,勇于怀疑的精神,尤其难能可贵,体现出圣贤人物的治学风范。即便是对于两千多年后的我们来说,也是值得学习的。

更何况,我们今天出版业大大发展。日出一书的出版社已不在少数,书籍汗牛充栋,其负面效应是“无错不成书”,这已成为一个日益引起人们呼吁的社会问题。在这样的情况下,“尽信书,则不如无书”的精神就显得尤其必要。不然的话,可是要出大问题的了。

《孟子》对当今社会的价值

儒家思想从汉朝开始,就成为我国道德思想的准绳,它影响了我国两千多年,《孟子》作为其中的代表作更是如此。即使在今天,《孟子》思想中的诚信、仁爱思想,以及家庭伦理,与人相处的道德观念,对于青少年来说,仍然具有现实意义。《孟子》的价值观和西方的价值观相比,更多的是利人性、束己性和教育性。

《孟子》一书中提出了不少有价值的思想,这些思想包括经济、教育、政治等。虽然这些建议提出的年代比较久远,但是其思想在中国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对我们当今和谐社会的建设,也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在当代重新来看《孟子》的思想,并从中汲取优秀的思想精华,对维护当今社会的和谐稳定,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