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端
当前位置: 91开学网

 > 

知识点

 > 

历史典故

 > 

周瑜打黄盖的典故

周瑜打黄盖的典故

2023-12-02 17:59:54 474浏览

有一句歇后语叫做:“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这句歇后语中包含着一个很有趣的故事。请看下面的内容,可以进行详细的了解。

周瑜打黄盖的典故:

三国时期的赤壁之战时,曹操的八十万大军准备进攻刘备和周瑜的联军,刘备和周瑜知道,自己的军队仅仅有五万兵力,而曹操的军队足足有八十万人马,自己远不是曹军的对手。

正当刘备和周瑜两人无计可施的时候,黄盖来到帐中找到周瑜,说:“大人,我可以假装投奔曹操,让曹操放松警惕,之后再找机会把曹操的大军一举拿下。”周瑜被黄盖的忠心所感动,便同意了黄盖的方案。

在一次军事会议上,周瑜和黄盖大吵了起来,黄盖甚至出言不逊,让周瑜下不了台来。周瑜大怒,下令要把黄盖赶出军营。在众多将领的苦苦哀求之下,周瑜没有把黄盖逐出军营,但还是被周瑜打了五十军棍。

这件事被曹军派来的探子知道了,便把这件事迅速报告给曹操。后来曹军的探子又听说黄盖对周瑜怀恨在心,想投奔曹操。曹操大喜,可他并不知道,他正在一步一步地落入周瑜精心设计的圈套之中。

在赤壁之战中,黄盖带着几名士兵驾着一艘小木船驶向曹操庞大的舰队。黄盖的船上蒙着一层油布,里面装的是满船的干草。曹操看到黄盖,自以为这仗赢定了。

没想到,黄盖竟然点燃了船上的干草,随后和士兵一齐跳入水中,游走了。无人驾驶的木船冲向曹军的船队,顿时,火光冲天,哭喊声、爆炸声响成一片。在赤壁之战中,曹军几乎全军覆没,曹操也险些死于关羽的刀下。

现在,人们常用“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这句歇后语来形容两厢情愿的事,以表示后人对黄盖的尊敬。

周瑜打黄盖的启示:

1、忠诚是要有共同的政治基础,忠不等于善,对友的忠诚是以对敌的不忠诚为前提的。

2、忠诚是要有智慧的,忠不等于愚,把事业做成功的忠才是有意义的。

3、忠诚是要有代价的,忠不等于获,大忠者往往大苦,大苦才能体现大忠。黄盖和吕布皆有本事,但他们的区别在于政治上是否靠得住:黄盖之所以千古留芳名,在于他忠其所忠;吕布之所以千古留笑柄,在于他奸而无忠。

周瑜打黄盖的主人公:

1、周瑜

周瑜(175年-210年),字公瑾,东汉末年东吴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庐江舒县人,时人称为“周郎”。周瑜出身世家,其祖辈、父辈多人担任太尉等高官,父亲周异官至洛阳令。周瑜成年后身材高大,容貌俊美,精通音乐,有“曲有误,周郎顾”之说。

建安十三年,曹操大兵南下,周瑜力主抗曹,以火攻之计大败曹军于赤壁,强化了孙吴政权在东吴的割据地位,从而奠定了后来魏、蜀、吴三足鼎立局面的基础。

建安十四年,周瑜打败曹仁,取得南郡之战的胜利,拜偏将军,领南郡太守。建安十五年,周瑜提出夺取益州、消灭张鲁、结盟马超,进而消灭曹操、统一北方的战略,得到孙权肯定。在启程准备这一计划时,周瑜病逝于巴丘,时年三十六岁

2、黄盖

黄盖(,字公覆,零陵泉陵人。东汉末年名将,历仕孙坚、孙策、孙权三任,为人严肃,善于训练士卒,每每征讨,他的部队皆勇猛善战。

早年为郡吏,后追随孙坚走南闯北。孙坚遇难后,黄盖跟随孙策、孙权“擐甲周旋,蹈刃屠城”。诸山越不宾,黄盖活跃在镇抚山越的一线,前后九县,所在悉平,迁丹杨都尉。

公元208年,跟随周瑜在赤壁抵抗曹军,与之隔江相望。建策火攻,并遣人送伪降书给曹操。调集蒙冲、斗舰数十艘,装满浸油柴草,裹以帷幕,后跟走舸。引船驶向对岸,突然纵火焚烧曹军船只和军营,大败曹军,升武锋中郎将。

不久武陵蛮夷反,攻打城邑,黄盖以五百人,放其半入,拦腰截击,大破诸贼。春去夏来,寇乱尽平。后又平讨长沙益阳县山贼,加偏将军。官至偏将军、武陵太守。有一子黄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