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有儿童挑促织的挑指什么
知有儿童挑促织出自叶绍翁的《夜书所见》,这是一首描写秋天晚上的景色的诗,它抒发了作者的思乡念亲、怀想故园的感情。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知有儿童挑促织的挑指什么?
知有儿童挑促织的挑是挑弄、引动的意思。
促织:俗称蟋蟀,有的地区叫蛐蛐儿。
这句话的意思:料想是孩子们在捉蟋蟀。
挑在古诗中的意思有哪些?
1、动词:预判,捡选。时挑野菜和根煮。——唐杜荀鹤《山中寡妇》
2、动词:选择性地将西撩起。轻拢慢捻抹复挑。——唐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3、动词:策动,激起事端。汉王欲挑战。——《汉书高帝纪》
4、动词:将担子放在肩上。担挑双草履,壁依一乌藤。——陆游《自题传神》
知有儿童挑促织出自哪首诗?
宋代叶绍翁的《夜书所见》。
原文: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深篱落一灯明。
翻译:
萧萧秋风吹动梧叶,送来阵阵寒意,客游在外的游子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
忽然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料想是孩子们在捉蟋蟀。
《夜书所见》赏析:
这首诗诗人主要运用了借景抒情、动静结合的手法,全诗情调悲凉,气氛宁静,情景交融,抒发了作者客居异乡的孤寂落寞情怀以及对家乡的思念之情,也将诗人细腻的情思融入诗中。
诗歌的前两句写道: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这两句写的是叶子落下,秋天的夜晚慢慢变得寒冷,江上吹来的秋风也让人感到秋天的气息。诗人借秋风表达自己的思乡之情,描绘了一种孤独和忧伤的氛围。
诗歌的后两句写道: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促织”指的是蟋蟀。这两句写的是诗人在晚上看到了儿童在玩耍捉蟋蟀,看到篱笆上点着的亮灯。这两句表现出诗人对童年时光的怀念,也表现出诗人对自然的热爱。
整首诗通过对秋天晚上的景色和生活细节的描写,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和对自然的热爱,展现了一种孤独和忧伤的氛围,同时也表现出诗人对童年时光的怀念和向往。这是一首很有感染力的诗歌,让人感受到诗人的情感和意境。
《夜书所见》相关习题:
1、《夜书所见》描写的是_____季的景色。诗中描写儿童活动的诗句是:________。
2、诗开头一句中“送”字用语巧妙,说说它的表达作用。
3、作者在诗中抒发了多种感情,请选取一种加以分析。
4、这首诗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请选取一种,作具体分析。
答案:
1、秋;知有儿童挑促织。
2、“送”字静中显动,引出“寒声”,渲染了环境的凄清幽冷,烘托羁旅者孤寂的情怀和凄凉的心境。
3、①抒发了思乡之情。萧萧寒声,衬托出诗人客居他乡心境之凄凉。儿童夜捉促织,诗人触景生情,产生了恋乡思绪。
②抒发了客居他乡孤寂之心绪。萧萧寒声,衬托出诗人客居他乡心境之凄凉。儿童夜捉促织,乐景反衬悲情,更显得客居他乡的孤寂。
③流露出留恋童年生活之情。儿童夜捉促织,勾起童年回忆,萧萧寒声,梧叶摇落的秋景,更衬出客居他乡时对童年无忧无虑生活的留恋。
4、①以景写情。萧萧寒声,儿童夜捉促织,相互映衬,以此表现诗人客居他乡的孤寂之情或思乡之情。
②动静结合。萧萧梧叶声、风声,衬出秋夜的寂静。
③悲欢对比。儿童夜捉促织,乐景反衬悲情。
④通感运用。萧萧的声音,引起秋寒之感,用听觉引起触觉。
⑤巧用典故。诗人暗用张翰典故(秋风:晋人张翰,在洛阳做官,见秋风起,因思故乡,辞官回乡),不露痕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