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桥明月夜指的是哪个地方
这句“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流传千古,不少喜爱诗词的朋友应该都听过,这首诗无论是在古代还是现代,都非常有名气,很多名家对这首诗都非常推崇。
二十四桥明月夜指的是哪个地方
唐代诗人杜牧名句中的“二十四桥”景点位于扬州,很多人可能以为是指二十四座桥,实际上它只是瘦西湖内一座桥的名字。
二十四桥的介绍:
二十四桥是扬州著名景点瘦西湖中的一个地标景观。关于二十四桥的来历,有多种说法,但最为人所熟知的还是与唐代诗人杜牧的诗句相关。
在扬州瘦西湖景区,有一座名为“二十四桥”的单孔拱桥,它优雅地跨越湖面,连接两岸。这座桥的设计精美,汉白玉的栏杆,玉带般的桥身,夜晚在灯光的映照下更是宛如霓虹卧波,美轮美奂。桥长24米,宽2.4米,两侧各有12根栏柱,台阶也是24级,处处都与数字“二十四”对应,显得非常精致和巧妙。
关于“二十四桥”这个名称的由来,一种说法是来源于唐代诗人杜牧的诗句:“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这句诗描绘了月夜下二十四桥的美丽景色,以及桥上吹箫的玉人,给人以无限遐想。然而,实际上杜牧的诗中并没有明确指出二十四桥是指一座桥还是多座桥,这个问题至今没有确切的答案。
另一种说法是,二十四桥原指扬州城内的二十四座桥梁,这些桥梁在宋代沈括的《梦溪笔谈》中有所记载。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多数桥梁已经不复存在,现今的二十四桥是根据古时的传说重新建造的。
还有一种说法,认为二十四桥只是一座桥的名称,源自扬州西郊的一座吴家砖桥,也称红药桥。这种说法认为二十四桥并非指多座桥,而是一座桥的特定称谓。
《寄扬州韩绰判官》
杜牧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白话译文:
青山隐隐起伏,江水遥远悠长,秋时已尽江南的草木还未凋落。
二十四桥明月映照幽幽清夜,老友你在何处,听取美人吹箫?
诗词赏析1:
诗歌前二句写江南的秋景,说明怀念故人的背景,后二句是借扬州二十四桥的典故,与友人韩绰调侃。该诗一方面表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怀念,另一方面也表现出诗人对扬州美丽风光和往昔快乐生活的追忆。
诗词赏析2:
这首诗着意刻画深秋的扬州依然风景独好,二十四桥月夜仍然歌舞升平,以此调侃友人生活的闲逸,表达了诗人对过往扬州生活的深情怀念。
首联“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写江南秋景,说明怀念故人的背景:隐约的青山,迢迢的江水,江南的草木枯凋,勾画出他想象中的扬州深秋景色。实际上也是在向韩绰判官寻问,问他扬州眼下是不是这样的情景,语中流露出无限的怀念。
末联“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借扬州 二十四桥的典故,与友人韩绰调侃:在这二十四桥都月明如昼的夜晚,不知你在哪里叫玉人吹箫作乐呢?他和朋友分别已久,写诗问候,别的不问,只问它在何处叫玉人吹箫,这就显得意味深长。一方面他在扬州时肯定和韩绰都喜欢和“玉人”们来往,听她们吹箫取乐,问这件事最能引起二人对往日生活的怀念。另一方面是否由于杜牧不得志,故意玩世不恭,用开玩笑的方式排遣内心的苦闷也未可知。
全诗寄调侃于风调悠扬、清丽俊爽的画面之中,借景抒情,情趣盎然,意境优美。
延伸阅读:
杜牧曾经在扬州生活过一段时间,并留下许多直接或间接描写扬州和扬州生活的诗篇。这些诗篇中,脍炙人口的有《扬州三首》《赠别二首》《寄扬州韩绰判官》《遣怀》《泊秦淮》《题扬州禅智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