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端
当前位置: 91开学网

 > 

知识点

 > 

英语词汇

 > 

二十四桥明月夜是什么意思

二十四桥明月夜是什么意思

2024-03-16 16:01:25 838浏览

“二十四桥明月夜”一句出自于晚唐诗人杜牧的《寄扬州韩绰判官》,诗中通过对二十四桥的描写,表现出了诗人对扬州昔日风光的感慨,描写了扬州的盛世景象。

二十四桥明月夜是什么意思

“二十四桥明月夜”的意思是:扬州的二十四桥,在月色中显得格外的妖娆

《寄扬州韩绰判官》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译文】

远处青山隐隐起伏,只见江水遥远而悠长,已是秋末冬初时节,可是江南的草木还未凋谢。二十四桥上,明月当头,夜色清幽,我的老朋友啊,不知此时你身在何处,是否在听取美人吹奏的悠悠的箫声?

【赏析1】

“青山隐隐水迢迢”,青山隐约朦胧,绿水悠长遥遥,青山和绿水相互衬托,构成了江南山水的柔情似水,深婉绵长。想念哪里,首先便会想念那里的山水。离开了扬州的杜牧也不例外,可是山水虽美,却将人远隔于千里之外,再想回望,谈何容易。

写过了山水,杜牧紧接着写道:“秋尽江南草未凋。”秋天就要过去了,可江南的草木还未凋零呢。这是杜牧在忆完山水之后,继续怀念江南的气候草木而写。一般认为这首诗的写成时间是在杜牧调离扬州的当年秋或第二年秋天,身在洛阳,完全是不同的气候风光。所以当他乡的秋草稀黄,秋叶凋落的时候,杜牧想起了扬州的秋:这个时候,扬州还是绿意不减,天气转凉,它依然旖旎柔美,挽人入心。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这便是杜牧调侃韩绰之语,但这句意在调笑对方风流的诗句,恰恰成就了这首诗,使其被誉为晚唐绝作,亦有可媲美盛唐名家之说。

“二十四桥”历来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扬州城里原有二十四座桥;另一种说法就很有浪漫色彩了,是说扬州城中有座桥,桥上有二十四位美人吹箫而得名。二十四桥上月光映照的夜晚,你在哪里教人吹箫呢?“玉人”本可指美丽的女子,也可指潇洒的男子。

这两句诗的意境读上去确有一种“玉人”意指女子的感觉,月华如水,美丽的女子立于桥上吹箫,情景如梦如幻,萧声如泣如诉。这的确是很美的意境,然而读诗需要的是整体意味和背景的结合,我们从诗人写诗寄友的出发点来看,“玉人”是指韩绰了。

杜牧在扬州时,常常流连风月,而韩绰则与他是同道,二人在一起办公,一起休闲玩乐,深厚的感情就这样建立了起来。如今山水相隔,杜牧定是想起了曾经在一起的时光,他以一句调侃的话结束了全诗:二十四桥上月夜笼罩,如水的夜晚,你在哪里教人吹箫呢?在这里教的对象是风月墙里的歌舞女,想来韩绰大约是擅于音律,曾授艺于那里的女子,方有了被杜牧写于诗中的理由。

在这首诗中,杜牧虽然确实有调侃风月之意,但是江南山水的秀丽柔美,繁华城内的清丽浪漫,都让整首诗的格调高了起来。即便读诗的人,也会醉心在诗人描绘的那方风光中,而不会着意于这番调侃了。这番调侃,也因意境的幽婉和情感的代入,反而颇受后世推崇,成就了一首名作。

【赏析2】

杜牧在扬州待了很久,所以一直对扬州的风物情有独钟,虽然后来因为仕途的原因远赴他处,但终究还是无法忘记扬州的风物和人情,所以在杜牧的诗中,有很多都是以描写扬州风情并诉说离情为主的词句,这首就是其中的代表之一。

上半阙依旧是写景,但铺开的极为大气,并不以一处景致或者某处风光为引,而是以整个扬州甚至整个江南为题,让整个江南的秀丽山川跃然纸上。

到了下半阙,杜牧有意的增加了些调侃,以来冲淡诉说离情的酸苦。以调侃老友夜半桥头听美人吹箫为问,透出了杜牧对扬州生活,风物及美人的怀念,可能调侃的是韩绰,但希望的却是自己这时候能在月下桥边,再一次听到或者看到那吹箫的美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