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端
当前位置: 91开学网

 > 

知识点

 > 

作文范文

 > 

二十四史指的是什么书

二十四史指的是什么书

2023-12-19 13:56:20 494浏览

《二十四史》是中国古代各朝撰写的二十四部史书的总称,起于汉武帝时诞生的《史记》,终于清乾隆时刊行的《明史》,前后相隔一千八百多年。以人物为中心,着重记述人物生平事迹。

二十四史指的是什么书

二十四史是我国历史上各朝代由官方编撰或认可的史书,内容多采用正史资料,从传说中的三皇五帝开始,到明朝崇祯皇帝为止,共计二十四部,故称“二十四史”。

01

《史记》,作者是西汉时的司马迁,其内容涉及我国远古到汉武帝元年的历史,时间范围约在三千年上下,现存《史记》为残卷。司马迁继承父亲遗志编成此书,开始将书命名为《太史公记》或《太史公书》。《史记》一名起源于三国时期,一直沿用至今。

02

《汉书》,作者是东汉时的班固。《汉书》涉及历史时间从汉高祖刘邦元年到王莽的新朝结束,原型是班固之父班彪所著的《史记》后传六十五篇。后来,班固入罪,死于狱中,《汉书》并没有完成。当时的汉和帝令班固的妹妹班昭续补《汉书》,她就成了《汉书》中“天文志”的作者,而班昭也因此成为二十四史作者中唯一的女性。

03

《后汉书》,作者为南朝宋(东晋灭亡后,南方建立的四个朝代“宋、齐、梁、陈”之一)时的范晔,其所涉及的历史时间从汉光帝刘秀建立东汉开始,到汉献帝禅位于曹丕,前后共一百九十五年。《后汉书》内容为本纪和列传。后来范晔又与谢严合著《礼乐志》、《舆服志》、《五行志》、《天文志》和《州郡志》。可惜后来范晔被控谋反,谢严害怕受到牵连,将五志手稿全部烧毁,现存《后汉书》也就只有本纪和列传部分。

04

《三国志》,作者陈寿(三国时蜀国人,蜀亡入西晋),其内容主要为三国时期的历史。《三国志》包括魏、蜀、吴三国,其中魏国和吴国已经有一些史料可供陈寿参考,但蜀汉政权没有设置史官一职,因此蜀国部分的内容由陈寿亲自采集编写而成。夏侯湛欲编写《魏书》,看到陈寿的《三国志》后,自愧不如,将稿件全部销毁,同时代史学家受其影响,将《三国志》推为正史,流传至今。

05

《晋书》,由唐朝的房玄龄主持编纂,内容从司马懿开始,一直记录到晋恭帝,涉及整个晋朝,包括西晋和东晋的历史过程。由于受政府资助,相关史料又比较丰富,所以《晋书》的成书过程仅用了三年。由于编著者多为文学家,因而《晋书》在史学界有“词藻华丽,内容不实”的评价。

06

《宋书》,作者是南朝梁朝的沈约,内容涉及南朝宋朝的六十年历史,成书基于何承天、徐爰等史学家的著作。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宋书》指的并不是我国历史上的宋朝历史,而是在东晋灭亡后,南方建立起四个小朝代之一的宋朝,国姓为刘,开国者是刘裕,亡国者为刘凖。

07

《南齐书》,作者是南朝梁朝的萧子显,内容记录了南朝齐朝的二十三年短暂历史。梁朝国姓为萧,开国者是萧道成,亡国者是萧宝融,而本书作者萧子显就是萧道成的皇孙。

08

《梁书》,作者为唐代的姚思廉(实际上《梁书》是他与其父姚察两代人共同的劳动成果),内容从梁朝开国皇帝萧衍到亡国皇帝萧方智,前后共五十六年。

09

《陈书》,同样是姚思廉和其父姚察两代人共同完成的著作,内容从开国皇帝陈霸先到亡国皇帝陈叔宝,前后共三十三年。

10

《魏书》,作者是北齐的魏收。《魏书》并非曹丕建立的魏,而是我国北方少数民族鲜卑族拓跋氏(后改为元氏)建立的朝代,史学界称为“北魏”。内容从鲜卑族的起源开始,截止到公元550年,东魏(魏后来分化为东、西两魏)被北齐所取代。

11

《北齐书》,作者是唐朝的李百药。北齐是北魏后我国北方建立起来的王朝,南朝的宋、齐、梁、陈四国书中,之所以要称齐朝为《南齐书》,就是为了区别这个北齐。本书记载了北齐前后二十七年的国运。北齐由武将高欢奠定国基,其子高洋立国,统治中国北方的东部。

12

《周书》,作者是唐朝的令狐德棻(“棻”音同“分”)。北周是北魏之后建立起的朝代,前后二十四年国运,由武将宇文泰奠定国基,其子宇文觉立国,史称北周。

13

《隋书》记载隋文帝开皇元年(581年)至隋恭帝义宁二年(618年)共38年历史。共八十五卷,其中帝纪五卷,列传五十卷,志三十卷。本书由多人共同编撰,分为两阶段成书,从草创到全部修完共历时三十五年。《隋书》的作者都是饱学之士;是现存最早的隋史专著;也是二十四史中修史水平较高的史籍之一。

14

《南史》是合南朝宋、齐、梁、陈四代历史为一编的纪传体史著,记事起自南朝宋武帝刘裕永初元年(公元420年),止于陈后主陈叔宝祯明三年(公元589年),记述南朝四代一百七十年的历史。《南史》与《北史》为姊妹篇。

15

《北史》唐·李延寿著,100卷。《北史》一百卷,其中本纪十二卷,列传八十八卷。记述北朝从公元386年到618年,魏、齐(包括东魏)、周(包括西魏)、隋四个封建政权共二百三十三年的历史。

16

五代后晋时官修的《旧唐书》,是现存最早的系统记录唐代历史的一部史籍,它原名《唐书》,宋代欧阳修、宋祁等编写的《新唐书》问世后,才改称《旧唐书》。《旧唐书》共二百卷,包括本纪二十卷,志三十卷,列传一百五十卷。

17

《新唐书》宋·欧阳修、宋祁著。《新唐书》二百二十五卷,包括本纪十卷,志五十卷,表十五卷,列传一百五十卷。《新唐书》比起《旧唐书》来,确有自己的一些特点和优点。首先,《新唐书》的作者对志下了一番功夫,增加了以前各史所没有的《仪卫志》、《兵志》。其他几个志也各增补了新资料,质量多在《旧唐书》之上。

18

宋·薛居正等著。《旧五代史》全书一百五十卷,包括本纪六十一卷,列传七十七卷,志十二卷,另有目录两卷。原名《五代史》,也称《梁唐晋汉周书》,后人为区别于欧阳修的《新五代史》,便习称《旧五代史》。

19

《新五代史》,原名《五代史记》,是唐代设馆修史以后唯一的私人修正史。大约于景佑三年(公元1036年)至皇佑五年(公元1053年)的十八年间编成此书。

《新五代史》全书七十四卷,包括本纪十二卷、列传四十五卷、考三卷、世家及世家年谱十一卷、四夷附录四卷。其中的列传,最有特色。一般史书的“志”,《新五代史》称作“考”,仅有《司天考》、《职方考》,分别相当于《旧五代史》的《天文志》、《郡县志》。

20

《宋史》撰修于元朝末年,全书有本纪四十七卷,志一百六十二卷,表三十二卷,列传二百五十五卷,共计四百九十六卷,约五百万字,是二十五史中篇幅最庞大的一部官修史书。《宋史》是在原宋《国史》的基础上删削而成的。

21

《辽史》撰成于元代,全书一百一十六卷,包括本纪三十卷,志三十二卷,表八卷,列传四十五卷,国语解一卷。《辽史》较系统地记载了我国古代契丹族建立的辽朝二百多年的历史,并兼载辽立国以前契丹的状况,以及辽灭亡后耶律大石所建西辽的概况,是研究辽和契丹、西辽的重要史籍。

22

元朝脱脱等主持编修的《金史》,是宋、辽、金三史中编撰得最好的一部。全书一百三十五卷,其中本纪十九卷,志三十九卷,表四卷,列传七十三卷,是反映女真族所建金朝的兴衰始末的重要史籍。

23

《元史》是系统记载元朝兴亡过程的一部纪传体史书,成书于明朝初年。从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二月到八月,用一百八十八天的时间,修成顺帝以前各朝的历史,共一百五十九卷。前后两次修成的文稿经过统一加工,共二百一十卷,内本纪四十七卷,志五十八卷,表八卷,列传九十七卷。两次开局共历时三百三十一天。

24

《明史》包括本纪二十四卷,志七十五卷,列传二百二十卷,表十三卷。它是一部纪传体明代史,记载了自朱元璋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至朱由检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二百多年的历史。

在二十四史中,《明史》以编纂得体、材料翔实、叙事稳妥、行文简洁为史家所称道,是一部水平较高的史书。这反映出编者对史料的考订、史料的运用、对史事的贯通、对语言的驾驭能力都达到较高的水平。

二十四部史书的名称由来

关于这个名称的由来,其实是随着历史的不断发展,逐步产生的。

早在三国时期,社会上已有“三史”之称。“三史”是指《史记》《汉书》和《后汉书》。

《三国志》完成后,连同“三史”,被称为“前四史”。

在唐代,《三国志》、《晋书》、《宋书》、《南齐书》、《梁书》、《陈书》、《魏书》、《北齐书》、《周书》、《隋书》十部正史还曾经被合称为“十史”。

随后,又出现了“十三代史”,即在“十史”的基础上,增加了《史记》、《汉书》、《后汉书》。

到了宋代,在“十三史”的基础上,加入《南史》、《北史》、《新唐书》《新五代史》,又形成了“十七史”。

明代又增加了《宋史》、《辽史》、《金史》、《元史》,形成“二十一史”。

清朝乾隆初年,刊行了《明史》,加先前各史,形成“二十二史”。

后来又增加了《旧唐书》,成为“二十三史”。

再后来从《永乐大典》中辑录出来的《旧五代史》也被列入正史,经乾隆皇帝钦定,合称“钦定二十四史”——这就是咱们今天所说的《二十四史》称谓的由来。

其实民国政府后来又将清末民初的学者赵尔巽主编的《清史稿》和柯劭忞独立编著的《新元史》列入正史,形成了“二十六史”。

不过“二十六史”的知名度,远比不像“二十四史”那样家喻户晓。

二十四史的成书时间与成书顺序

《史记》是二十四史中成书时间最早的,前后经历了14年,在公元前91年得以完成。

成书顺序排在第二位的是《汉书》,成书于公元83年。

成书顺序排在第三位的是《三国志》,大约成书于公元289年。

成书顺序排在第四位的是《后汉书》,成书于公元445年。

成书顺序排在第五位的是《宋书》,成书于公元488年。

成书顺序排在第六位的是《南齐书》,成书时间大约是在公元519年。

成书顺序排在第七位的是《魏书》,成书于公元554年。

成书顺序排在第八位的有《梁书》、《陈书》、《北齐书》、《周书》与《隋书》,成书时间为公元636年。

成书顺序排在第十三位的是《晋书》,成书于公元648年。

成书顺序排在第十四位的是《南史》与《北史》,成书于公元659年。

成书顺序排在第十六位的是《旧唐书》,成书于公元945年。

成书顺序排在第十七位的是《旧五代史》,成书于公元974年。

成书顺序排在第十八位的是《新唐书》,成书于公元1060年。

成书顺序排在第十九位的是《新五代史》,成书于公元1072年。

成书顺序排在第二十位的是《辽史》与《金史》,成书于公元1344年。

成书顺序排在第二十二位的是《宋史》,成书时间是公元1345年。

成书顺序排在第二十三位的是《元史》,成书时间是公元1370年。

成书顺序排在第二十四位的是《明史》,成书时间是公元1739年。

二十四史书的历史意义

中国的二十四史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以下是其中的一些方面:

1. 历史传承:二十四史记录了中国古代历史上各个朝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各个方面的发展情况,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历史遗产,对于历史传承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2. 文化传承:二十四史不仅是历史文献,也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所蕴含的文化思想、哲学理念、文学艺术等,对于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3. 民族精神:二十四史中所记载的历史事件、人物形象等,塑造了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和文化认同,对于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4. 学术研究:二十四史是中国古代史学的重要成就,对于中国历史的研究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其中所记载的历史事件、人物、文化等,为后人提供了丰富的学术研究资料。

对于当代年轻人来说,二十四史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以下是其中的一些方面:

1. 文化自信:二十四史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学习二十四史,可以增强年轻人的文化自信和认同感。

2. 历史智慧:二十四史中所蕴含的历史智慧和人生哲理,对于当代年轻人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3. 爱国主义:二十四史中所记载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形象,可以激发当代年轻人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4. 人文素养:二十四史是中国古代文学、哲学、艺术等多方面的重要成就,通过学习二十四史,可以提高当代年轻人的人文素养和综合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