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端
当前位置: 91开学网

 > 

知识点

 > 

公式考点

 > 

此曲只应天上有出自哪首诗

此曲只应天上有出自哪首诗

2024-03-05 16:49:04 336浏览

这句诗出自杜甫的《赠花卿》,约作于唐上元二年(761年)。全诗四句,前两句对乐曲作具体形象的描绘,是实写;后两句以天上的仙乐相夸,是遐想。这首诗流传到了今天,使我们读者可以从杜甫的诗中推想成都城内丝管乐的美妙,还有花将军的粗疏,以及杜甫的委婉和对儒家礼法的重视。

此曲只应天上有出自哪首诗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这句诗家喻户晓,是我们从小背的滚瓜烂熟的,常常用来夸人。

殊不知,这首诗是杜甫用来讽刺骂人的。

这首诗的题目是《赠花卿》,花卿是我们大唐朝时代的一位着名的武将,名字叫做花敬定。

761年(即唐孝宗二年)花敬定带人平定了梓州刺史段子璋的叛乱后,开始纵容手下为非作歹,回到府上更是歌舞升平,更是采用天子礼制的音乐。

被邀请去做客的杜甫内心万般不屑,写下此诗,虽表面上是夸音乐美妙,实际却是讽刺道:

这音乐是天子、天宫才能拥有的音乐,你一个人间的凡夫俗子有什么资格享用呢?

杜甫的讽刺相当委婉,很多人都单纯的认为他是在夸音乐,在千年后的今天,我们也常用这句诗来夸人。

这就是所谓的“知世故而不世故,历圆滑而弥天真”。

《赠花卿》

唐·杜甫

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注释

花卿:花敬定,唐朝武将,是成都尹崔光远的部将。上元二年(761年)五月十六,花敬定 平定梓州刺史段子璋叛乱,斩杀段子璋。但敬定居功自傲,骄恣不法,纵兵大掠,甚至断妇人手腕,以掠取金钏。后在追歼叛军残部时反被叛军斩杀。

锦城:即锦官城,此指成都。

纷纷:形容乐曲的轻柔悠扬。

天上:双关语,虚指天宫,实指皇宫。

几回闻:本意是听到几回。文中的意思是说人间很少听到。

译文

美妙悠扬的乐曲,整日地飘散在锦城上空,轻轻的荡漾在锦江波上,悠悠地升腾进白云之间。如此美妙音乐,只应神仙享用,世间的平民百姓,一生能听几回?

赏析1

“锦城丝管日纷纷”,锦城,即成都;丝管,指弦乐器和管乐器;纷纷,本意是既多而乱的样子,通常是用来形容那些看得见、摸得着的具体事物的,这里却用来比状看不见、摸不着的抽象的乐曲,这就从人的听觉和视觉的通感上,化无形为有形,极其准确、形象地描绘出弦管那种轻悠、柔靡,杂错而又和谐的音乐效果。

“半入江风半入云”也是采用同样的写法:那悠扬动听的乐曲,从花卿家的宴席上飞出,随风荡漾在锦江上,冉冉飘入蓝天白云间。这两句诗,使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乐曲的那种“行云流水”般的美妙。两个“半”字空灵活脱,给全诗增添了不少的情趣。

“此曲只应天上有”意味着这首曲子如此美妙,仿佛只应存在于天上。这里的“天”并非仅指物理意义上的天空,而是代表着理想、高远和美好的意象。曲子如此,人生亦如此。杜甫用此句表达了他对完美、理想生活的向往,同时也流露出对现实生活的不满。

“人间能得几回闻”则指这首曲子在人间难得听到,暗喻真正美好的事物或境界在现实生活中是很难遇到的。这反映了杜甫对人生的感叹,他深知生活中的美好并不常见,更多的时候是无奈和苦涩。

赏析2

全诗四句,前两句对乐曲作具体形象的描绘,是实写;后两句以天上的仙乐相夸,是遐想。因实而虚,虚实相生,将乐曲的美妙赞誉到了极度。

然而这仅仅是字面上的意思,其弦外之音是意味深长的。这可以从“天上”和“人间”两词看出端倪。“天上”,实际上指天子所居皇宫;“人间”,指皇宫之外。这是封建社会极常用的双关语。说乐曲属于“天上”,且加“只应”一词限定,既然是“只应天上有”,那么,“人间”当然就不应“得闻”。不应“得闻”而竟然“得闻”,不仅“几回闻”,而且“日纷纷”,于是,作者的讽刺之旨就从这种矛盾的对立中,既含蓄婉转又确切有力地显现出来了。

这首诗无疑是赞叹花敬定所赏音乐的高级,但仔细体味,其中是含有讽刺意思的。花敬定作为一名武将,立功之后终日以歌舞为乐,不再操练兵马,这是有失职分的。作者的讽意并没有诉诸字面,而是隐藏在赞叹乐曲的背后,闪闪烁烁,扑朔迷离,可使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既可以把它看成一首赞美音乐的作品,也可以玩味其中的含蕴。

杜甫简介

杜甫(712年2月12日 ~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出生于河南巩县,原籍湖北襄阳。 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分,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乾元二年(759年)夏天,华州及关中大旱,百姓遭受饥饿,杜甫忧时伤乱,写下了《夏日叹》《夏夜叹》,咏叹国难民苦。立秋后,他怀着“玄蝉无停号,秋燕已如客”的心境,抛官弃职,举家迁移,淹留秦州(今甘肃天水一带)、同谷(今甘肃成县)一带,又在荒山寒峡之间,经过千辛万苦的跋涉,到达成都。在成都西郊的浣花溪畔造了一座草堂,过着隐居生活。后经剑南节度使严武推荐,杜甫被朝廷任命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严武死后,杜甫又带着全家向东流亡。大历五年(770年)冬,杜甫病死在湖南耒阳的小船上,时年五十九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