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花三月下扬州的烟花指什么
“烟花三月下扬州”是一句家喻户晓的诗词,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一首《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个故事源于唐开元年十五年,李白游历天下,来到湖北安陆,在这里,他认识了大诗人孟浩然。之后两个人相交莫逆,这首诗是三年后他们在扬州分别的时刻,李白作的一首诗。
烟花三月下扬州的烟花指什么
“烟花三月下扬州”的“烟花”通常有三种解释,一是指柳絮,柳絮如烟;二是指雾霭中的花,不特指某一种花;第三,指的是“琼花”,因为它开起来的时候白茫茫一片,被李白形容为烟花。
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倾向于第三种解释,琼花与扬州市不仅有着很深的历史文化渊源,而且也被认定为扬州市市花。琼花又称为:聚八仙、八仙花、蝴蝶花等,其中以聚八仙最为贴切,因为这种花的花冠周围长了一圈通常是八朵大花,中间部分是花蕊状的小花,大花朵将小花蕊围在中心,看上去非常漂亮。
在所有花的种类中,这种形状的花朵也十分罕见。南朝陈后主《玉树后庭花》中的“玉树”和“后庭花”也被认为指的就是琼花。
烟花三月下扬州的三月是指几月
“烟花三月下扬州”这里的三月,是指仲春时节,即三月下旬。历史上,传统的中国以农历三月分岁,也就是农历三月底,人们才把上一年的福分较劳苦的生活,调整自如,安于一个新的节点,开始新的一年,也就是今天我们说的春节。
仲春时节,是指仲春三月。三月份的时候,空气有所放松,气候也越来越暖,扬州的河两岸花木繁茂,梁山泊上的烟花频频绽放,形成了一幅美丽的景色。梁山泊的四季烟花,在春天特别热闹,人们晚上出来赏花看烟花,将这片土地上的美景展现的淋漓尽致。
烟花三月下扬州全诗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代: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译文:
友人在黄鹤楼与我辞别,在柳絮如烟、繁花似锦的阳春三月去扬州远游。
孤船帆影渐渐消失在碧空尽头,只看见滚滚长江向天际奔流。
作品赏析
这首诗不同于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那种少年刚肠的离别,也不同于王维《渭城曲》那种深情体贴的离别。而是表现一种充满诗意的离别。其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这是两位风流潇洒的诗人的离别,还因为这次离别跟一个繁华的时代、繁华的季节、繁华的地区相联系,在愉快的分手中还带着诗人的向往,这就使得这次离别多了点诗意,少了份伤感。
李白与孟浩然的交往,是他当年轻快意的时候,所以眼里所看到的无不是美好惬意。这次离别正是开元盛世,太平而又繁荣,季节是烟花三月、春意最浓的时候,从黄鹤楼顺着长江而下,这一路都是繁花似锦。李白是那样一个浪漫、爱好游览的人,所以这次离别完全是在很浓郁的畅想曲和抒情诗的气氛里进行的。李白心里没有什么忧伤和不愉快,相反地认为孟浩然这趟旅行快乐得很,他向往扬州地区,又向往孟浩然,所以一边送别,一边心也就跟着飞翔,胸中有无穷的诗意随着江水荡漾。
“故人西辞黄鹤楼”,这一句不光是为了点题,更因为黄鹤楼是天下名胜,可能是两位诗人经常流连聚会之所。因此一提到黄鹤楼,就带出种种与此处有关的富于诗意的生活内容。而黄鹤楼本身,又是传说仙人飞上天空去的地方,这和李白心目中这次孟浩然愉快地去广陵,又构成一种联想,增加了那种愉快的、畅想曲的气氛。
“烟花三月下扬州”,在“三月”上加“烟花”二字,把送别环境中那种诗的气氛涂抹得尤为浓郁。烟花,指烟雾迷蒙,繁花似锦。给读者的感觉绝不是一片地、一朵花,而是看不尽、看不透的大片阳春烟景。三月是烟花之时,而开元时代繁华的长江下游,又正是烟花之地。“烟花三月”,不仅再现了那暮春时节、繁华之地的迷人景色,而且也透露了时代气氛。此句意境优美,文字绮丽,清人孙洙誉为“千古丽句”。 李白渴望去扬州之情溢于言表。
诗的后两句看起来似乎是写景,但在写景中包含着一个充满诗意的细节。“孤帆远影碧空尽”李白一直把朋友送上船,船已经扬帆而去,而他还在江边目送远去的风帆。李白的目光望着帆影,一直看到帆影逐渐模糊,消失在碧空的尽头,可见目送时间之长。帆影已经消逝了,然而李白还在翘首凝望,这才注意到一江春水,在浩浩荡荡地流向远远的水天交接之处。
最后一句是眼前景象,但又不单纯是写景。李白对朋友的一片深情,李白的向往,正体现在这富有诗意的神驰目注之中。诗人的心潮起伏,正像滚滚东去的一江春水。总之,这一场极富诗意的、两位风流潇洒的诗人的离别,对李白来说,又是带着一片向往之情的离别,被诗人用绚烂的阳春三月的景色,将放舟长江的宽阔画面,将目送孤帆远影的细节,极为传神地表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