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的物质
温度是影响溶解度的一个重要因素,很少有物质的溶解度不受温度影响。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极少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以下列举了三个,供大家参考。
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的物质
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的物质有:硝酸钾,硝酸铵,碳酸钠。
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的物质怎么提纯
(1)温度变化对物质溶解度影响较大,要提纯这类物质,可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结晶法。具体的步骤为:①配制高温时的饱和溶液;②降温;③过滤;④干燥。如KNO3中混有少量的NaCl,提纯KNO3可用此法。
(2)温度变化对物质溶解度影响较小,要提纯这类物质,可用蒸发溶剂法。具体步骤为:①溶解;②蒸发溶剂;③趁热过滤;④干燥。如NaCl中混有少量KNO3,要提纯NaCl,可先配制溶液,然后蒸发溶剂,NaCl结晶析出,而KNO3在较高温度下,还没有达到饱和,不会结晶,趁热过滤,干燥,可得到较纯净的 NaCl。
溶解度和温度的关系
固体溶质和液体溶质,除了石灰水外,其余的温度越高,溶解度越大。气体溶质,温度越高,溶解度越小。对气体来讲,当压强一定时,气体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少。这一点对气体来说没有例外,因为当温度升高时,气体分子运动速率加快,容易自水面逸出。当温度一定时,气体的溶解度随着气体压强的增大而增大。
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下,物质在一定量的溶剂中溶解的最高量。一般以100克溶剂中能溶解物质的克数来表示。一种物质在某种溶剂中的溶解度主要决定于溶剂和溶质的性质,即溶质在溶剂的溶解平衡常数。例如,水是最普通最常用的溶剂,甲醇和乙醇可以任何比例与水互溶。大多数碱金属盐类都可以溶于水;苯几乎不溶于水。
溶解度明显受温度的影响,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气体物质的溶解度则与此相反,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溶解度与温度的依赖关系可以用溶解度曲线来表示。氯化钠NaCl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缓慢增大,硝酸钾KNO₃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迅速增大,而硫酸钠Na₂SO₄的溶解度却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固体和液体的溶解度基本不受压力的影响,而气体在液体中的溶解度与气体的分压成正比。物质的溶解度对于化学和化学工业都很重要,在固体物质的重结晶和分级结晶、化学物质的制备和分离、混合气体的分离等工艺中都要利用物质溶解度的差别。
物质溶解吸热放热口诀
气体变其它放热,固体变其它吸热。变为气体吸热,变为固体放热。化学反应中反应物总能量大于生成物总能量的反应叫做放热反应。吸热反应是指在过程中吸收热量的化学反应。记忆口诀为气体变其它放热,固体变其它吸热。变为气体吸热,变为固体放热。
溶解度的相关知识
1、固体的溶解度
(1)溶解度定义: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
(2)四要素:
①条件:一定温度
②标准:100g溶剂
③状态:达到饱和
④质量:单位:克
(3)溶解度的含义:
20℃时NaCl的溶液度为36g含义:在20℃时,在100克水中最多能溶解36克NaCl,或在20℃时,NaCl在100克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为36克。
2、影响固体溶解度的因素
①溶质、溶剂的性质(种类)
②温度
大多数固体物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升高;如KNO3。
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很小;如NaCl。
极少数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如Ca(OH)2。
3、溶解度曲线
(1)定义:用纵坐标表示溶解度,横坐标表示温度,根据某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可以画出该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这种曲线叫做溶解度曲线。
(2) 溶解度曲线的意义:
①溶解度受温度变化而变化的趋势。
②溶解度曲线上的任一点表示物质在该温度下的溶解度。
③交点:表示几种物质在交点所示温度下的溶解度相等。
(3)溶解度曲线的应用:
①查阅某温度下指定物质的溶解度。
②比较同一温度下,不同物质的溶解度的大小。
③比较不同温度下,同种物质溶解度大小。
④选择适宜方法(结晶法)分离混合物。
4、气体的溶解度
(1)气体溶解度的定义:在压强为101kPa和一定温度时,气体溶解在1体积水里达到饱和状态时的气体体积。
(2)影响因素:
①气体的性质
②温度(温度越高,气体溶解度越小)
③压强(压强越大,气体溶解度越大)
5、混合物的分离
过滤法:分离可溶物+难溶物
结晶法:分离几种可溶性物质
结晶的两种方法:
①蒸发溶剂,如NaCl(海水晒盐)
②降低温度(冷却热的饱和溶液,如KNO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