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端
当前位置: 91开学网

 > 

知识点

 > 

历史典故

 > 

亦余心之所善兮出自哪一部作品

亦余心之所善兮出自哪一部作品

2024-02-21 15:42:43 331浏览

在中学阶段,我们有许多需要记忆并背诵的古诗文,相信大多数人一定对这句“亦余心之所善兮”不陌生,这句话也经常出现在语文考试的默写部分。这句话的意思是,只要坚定自己所从事的是正确的事,那么就要勇敢向前,无论遇到怎样的困难都不退缩。

亦余心之所善兮出自哪一部作品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典出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屈原的《离骚》,其大意为只要是我崇尚和追求的真善美,即使为之九死一生也不后悔。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的解读:

此句表达了作者为追求国家富强、坚持高洁品行而不怕千难万险、纵死不悔的忠贞情怀,提醒我们既要有“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的思想准备,又要明确有信念、有梦想、有奋斗、有奉献的人生,才是有意义的人生,做到为了理想能坚持、不懈怠,在经历摔打、挫折、考验中坚定百折不挠的进取意志,在拼搏中成就事业华章,创造无愧于时代的人生。

《离骚》的语言是相当美的。

首先,大量运用了比喻象征的手法。如以采摘香草喻加强自身修养,佩带香草喻保持修洁等。但诗人的表现手段却比一般的比喻高明得多。如“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第四句中的“芳”自然由“芰荷”、“芙蓉”而来,是照应前二句的,但它又是用来形容“情”的。所以虽然没有用“如”、“似”、“若”之类字眼,也未加说明,却喻意自明。其次,运用了不少香花、香草的名称来象征性地表现政治的、思想意识方面的比较抽象的概念,不仅使作品含蓄,长于韵味,而且从直觉上增加了作品的色彩美。自屈原以来,“香草美人”就已经成为了高洁人格的象征。(有柳宗元的“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再次,全诗以四句为一节,每节中又由两个用“兮”字连接的若连若断的上下句组成,加上固定的偶句韵,使全诗一直在回环往复的旋律中进行,具有很强的节奏感。最后,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如“夕归次于穷石兮,朝濯发乎洧盘”;“苏粪壤以充帏兮,谓申椒其不芳”;“惟兹佩之可贵兮,委厥美而历兹”等,将“兮”字去掉,对偶之工与唐宋律诗对仗无异。

屈原简介:

屈原(约公元前340或339年—公元前278年),中国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出生于楚国丹阳(今湖北宜昌)。芈姓,屈氏,名平,字原;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

早年受楚怀王信任,任左徒、三闾大夫,兼管内政外交大事。提倡“美政”,主张对内举贤任能,修明法度,对外力主联齐抗秦。因遭贵族排挤毁谤,被先后流放至汉北和沅湘流域。秦将白起攻破楚都郢(今湖北江陵)后,屈原自沉于汨罗江,以身殉国。

屈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者,开辟了“香草美人”的传统,被誉为“中华诗祖”、“辞赋之祖”。屈原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集体歌唱到个人独创的新时代。屈原的主要作品有《离骚》《九歌》《九章》《天问》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