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端
当前位置: 91开学网

 > 

知识点

 > 

人文地理

 > 

闻过则喜出自哪里

闻过则喜出自哪里

2024-02-21 15:37:44 326浏览

当一个人的修养到达一定境地时,就能够做到“闻过则喜”。闻过则喜常用来比喻一个人乐于接受他人规劝,是个较为常用的汉语成语。每个成语都有出处,闻过则喜又出自于哪里呢?

闻过则喜出自哪里

《孟子·公孙丑上》:子路,人告之以有过,则喜。

闻过则喜的意思

过:过失;则:就。听到别人批评自己的缺点或错误,表示欢迎和高兴。指虚心接受意见。

故事起源:

相传,这个成语的故事源于中国古代的一位名叫柳宗元的文学家。柳宗元在一次宴会上,听到有人谈论他的过去的错误和缺点。然而,他并没有生气或难过,反而感到非常高兴,因为他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从中吸取了教训。

闻过则喜近义词:

严于律己、改过自新、洗心革面、从善如流、知错就改、从谏如流、知过必改。

闻过则喜反义词:

讳疾忌医、文过饰非、怙恶不悛。

用闻过则喜怎么样造句?

一、本人闻过则喜,还希望大家对我提出各种宝贵的意见。 

二、对于群众的批评意见,领导干部应当抱着闻过则喜的态度。

三、是闻过则喜,勇于自我批评,还是讳疾忌医,坚持错误,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

四、对待批评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一是闻过则喜,一是闻过则怒。

五、可是他偏偏遇上了英主,赵匡胤从谏如流,闻过则喜。

相关延伸:

面对批评,应有一份“闻过则喜”的修养。

在中国,古人贤哲提倡“闻过则喜”。听到别人对自己的批评,只要不是恶意中伤,理应乐于接受、表示欢迎。毕竟批评使人进步,批评像一面镜子,让人发现自身存在的不足和缺点,及时改进,以更好地完善提升自己。

面对批评,有则改之,无则加勉。“闻过则喜”是一份修养。生活中许多人在“好话”的空气里待久了,闻喜则喜、闻过则怒。工作中讲究“你好我好大家都好”,结果就是工作水平日趋降低,行业生态也渐被破坏。面对批评,应有一份“闻过则喜”的态度,虚心接受,知过不讳,改过不惮。如此才能驱使自己走出“舒适区”,不断学习提升,行稳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