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端
当前位置: 91开学网

 > 

知识点

 > 

历史典故

 >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原词写的是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原词写的是

2024-02-03 16:24:04 246浏览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这句话来自于元好问的《摸鱼儿·雁丘词》,表达了爱情的力量,可以让人生死相许。但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这首词吧!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原词写的是

大雁之情。出自金代文学家元好问创作的一首词《摸鱼儿·雁丘词》,意思是“问世间,爱情究竟是什么,竟会令这两只飞雁以生死来相对待?”此词是词人为雁殉情而死的事所感动而作的,寄托自己对殉情者的哀思。

《摸鱼儿.雁丘词》

金/元好问

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

横汾路,寂寞当年箫鼓,荒烟依旧平楚。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啼风雨。天也妒,未信与、莺儿燕子俱黄土。千秋万古,为留待骚人,狂歌痛饮,来访雁丘处。

译文

天啊!请问世间的各位,爱情究竟是什么,竟会令这两只飞雁以生死来相对待?

南飞北归遥远的路程都比翼双飞,任它多少的冬寒夏暑,依旧恩爱相依为命。

比翼双飞虽然快乐,但离别才真的是楚痛难受。到此刻,方知这痴情的双雁竟比人间痴情儿女更加痴情!

相依相伴,形影不离的情侣已逝,真情的雁儿心里应该知道,此去万里,形孤影单,前程渺渺路漫漫,每年寒暑,飞万里越千山,晨风暮雪,失去一生的至爱,形单影只,即使苟且活下去又有什么意义呢?

这汾水一带,当年本是汉武帝巡幸游乐的地方,每当武帝出巡,总是箫鼓喧天,棹歌四起,何等热闹,而今却是冷烟衰草,一派萧条冷落。

武帝已死,招魂也无济于事。女山神因之枉自悲啼,而死者却不会再归来了!

双雁生死相许的深情连上天也嫉妒,殉情的大雁决不会和莺儿燕子一般,死后化为一抔尘土。

将会留得生前身后名,与世长存。狂歌纵酒,寻访雁丘坟故地,来祭奠这一对爱侣的亡灵。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赏析

这首词是为雁殉情而死的“雁丘”而作,为咏物词,也是悼亡词。

在《摸鱼儿•雁丘词》中,元好问用他的悲情之笔,讲述了大雁殉情而死的故事。这首词的开篇一句“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是作者对殉情者的发问,也是对殉情者的赞美。

接着,“直教生死相许”是对“情是何物”的震撼人心的回答。作者在“生死相许”前加上“直教”二字,更加突出了“情”的力量之大。

在这首词中,元好问以大雁的生活情景为例,表达了对真爱的赞美。大雁在秋天南下越冬,春天北归,双宿双飞。

作者称它们为“双飞客”,赋予它们比翼双飞以世间夫妻相爱的理想色彩。

“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这两句写出了大雁相依为命、相濡以沫的生活历程,为下文的殉情作了必要的铺垫。

在结尾部分,“千秋万古。为留待骚人,狂歌痛饮,来访雁丘处”是词人对殉情者的深切哀思,也是对殉情者的赞美。

词人展开想象,千秋万古后,也会有像他和他的朋友们一样的“钟于情”的骚人墨客,来寻访这小小的雁丘,来祭奠这一对爱侣的亡灵。“狂歌痛饮”生动地写出了人们的感动之深。

总的来说,《摸鱼儿•雁丘词》是一首充满悲情之美的词,词人通过大雁殉情的故事,表达了对真爱的赞美和对殉情者的深切哀思。

创作‬背景‬

金章宗泰和五年(公元1205年),年仅十六岁的诗人元好问,在‬赴并州应试途中,听一位捕雁者说,天空中一对比翼双飞的大雁,其中一只被捕杀后,另一只大雁从天上一头栽了下来,殉情而死。词‬人便买下这一对大雁,把它们合葬在汾水旁,建了一个小小的坟墓,叫“雁丘”,并写《雁丘》一‬阙‬,后‬加‬以修改,遂成这首著名的《摸鱼儿·雁丘词》。

元好问简介

元好问(1190-1257),字裕之,号遗山,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县)人。1221年进士第,历任县令、尚书省椽、左司都事员外郎等职;后入翰林,知制诰。他处在金王朝走向衰亡的时代,蒙古贵族多次出兵侵金,他曾携家南逃,在颠沛流离中,目击蒙古侵略军的暴行,和北方人民的痛苦呻吟,写下许多现实主义诗篇,反映这一时代的民族矛盾,表现国破家亡的哀思。他是金元之际最有成就的诗人。

金亡后不仕,筑野史亭隐居,花二十年心血,编纂《中州集》、《壬辰杂编》两部有关金国文献的书。他著述颇多,有《遗山文集》四十卷行世。散曲现存小令九首:四首见于他的词集《遗山乐府》,五首见于元杨朝英编的散曲选集《太平乐府》。当时词和散曲都称乐府,还没有明显的界限。元徐世隆《遗山先生文集序》,说他的乐府能"用俗为雅,变故作新",意即能变民间通俗的旧调为适合文人雅士口味的新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