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端
当前位置: 91开学网

 > 

知识点

 > 

公式考点

 > 

春蚕到死丝方尽的全诗

春蚕到死丝方尽的全诗

2024-01-31 17:44:59 408浏览

李商隐这个诗人相信很多孩子都很熟悉,他们学习的很多古诗都是李商隐写的。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与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都是他的名句。春蚕到死丝方尽出自他的《无题》一诗,现在多用以比喻人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崇高品质或锲而不舍的精神。

春蚕到死丝方尽的全诗:

无题

【唐】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春蚕到死丝方尽的全诗注释:

1、无题:唐代以来,有的诗人不愿意标出能够表示主题的题目时,常用“无题”作诗的标题。

2、东风无力百花残:这里指百花凋谢的暮春时节。东风,春风。残,凋零。

3、丝方尽:丝,与“思”谐音,以“丝”喻“思”,含相思之意。

4、蜡炬:蜡烛。

5、泪始干:泪,指燃烧时的蜡烛油,这里取双关义,指相思的眼泪。

6、晓镜:早晨梳妆照镜子。镜,用作动词,照镜子的意思。

7、云鬓:女子多而美的头发,这里比喻青春年华。

8、应觉:设想之词。

9、月光寒:指夜渐深。

10、蓬山:蓬莱山,传说中海上仙山,指仙境。

11、青鸟:神话中为西王母传递音讯的信使。

12、殷勤:情谊恳切深厚。

13、探看(kān):探望。

春蚕到死丝方尽的全诗译文:

见面的机会真是难得,分别时更是难舍难分,况且又兼东风将收的暮春天气,百花残谢,更加使人伤感。

春蚕结茧到死时丝才吐完,蜡烛要燃尽成灰时像泪一样的蜡油才能滴干。

女子早晨妆扮照镜,只担忧丰盛如云的鬓发改变颜色,青春的容颜消失。男子晚上长吟不寐,必然感到冷月侵人。

对方的住处就在不远的蓬莱山,却无路可通,可望而不可及。希望有青鸟一样的使者殷勤地为我去探看情人。

无题相关习题:

一、理解性默写:

1、李商隐的《无题》中常用来比喻教师的工作,被人们用来赞美无私奉献的精神的句子是:“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2、《无题》中,以比喻和双关表现自己对爱情至死不渝的句子是: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3、龚自珍的《己亥杂诗》(其五)中的诗句“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与李商隐《无题》中的诗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有异曲同工之妙,常用来形容无私奉献的精神。

二、阅读理解题:

1、请从炼字的角度赏析“相见时难别亦难”。

答:连用两个“难”字,第一个“难”指相见困难,第二个“难”指离别时及离别后的痛苦。突出强调“别亦难”,表现了离别时的难舍难分的凄楚心情。

2、“东风无力百花残”这句景物描写在诗中有什么作用?

答:①点明离别时节;②渲染离别的凄凉气氛;③烘托人物凄楚的心情。

3、从表现手法的角度赏析“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答:运用衬托的表现手法,用“相见难”衬托“别亦难”,用百花凋零的暮春之景衬托离别之情,渲染离别的凄凉气氛,表现了离别时的难舍难分的凄楚心情。

4、赏析“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答:修辞角度:运用了比喻、双关的修辞手法。诗人用“春蚕”“蜡炬”比喻自己,“丝”与“思”谐音双关,写恋人的情思,“泪”语意双关,表面指烛泪,实际指相思之泪,展现至死不渝的爱情和无尽的思念。

炼字角度:“方”“始”二字使痴情之意尽显,表现了对爱人至死不渝的忠贞情感。

适用场合:现在常用来形容那些为事业无私奉献的人,赞美对工作、对事业忠诚执着、无私奉献、勇于献身的精神。

5、赏析“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答:想象,用外貌描写和心理描写,从对方“晓镜”的青春易老,到自己“夜吟”的顾影自怜,表达惆怅伤感(缠绵执着)(悲苦无奈)的相思之苦。

6、发挥想象,描绘“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所展现的画面(情境)。

答:你我分隔两地,苦苦思念。你早晨起来照镜子,唯恐如云的秀发改变了颜色吧;我夜晚吟诗,应该觉得月光都如我的心情一般寒冷的。

7、“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中用了两个典故,分别表达了什么意思?

答:①两人见面很难;②期待双方互通音讯。

8、尾联“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将对方住处比作“蓬山”有何深意?

答:将对方住处比作“蓬山”,含有可望不可即之意。表达惆怅伤感(缠绵执着)(悲苦无奈)的相思之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