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出自哪里
成语“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出自于宋·戴复古《寄兴》:“黄金无足色,白璧有微瑕。求人不求备,妾愿老君家。”这个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人。善于发现别人长处的人,他的“善于发现”,本身也是一种长处。不是吗?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出自哪里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此语比喻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人。语出宋代戴复古《寄兴》:“黄金无足色,白璧有微瑕。求人不求备,妾愿老君家。”足赤:足金、纯金。没有纯而又纯的金子,也没有白璧无瑕的美玉。比喻没有十全十美的事物,也比喻不能要求一个人没有一点缺点和错误。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使用了传统“比兴”的修辞手法,以金比人。“足”,本义为“人之足也”,是个象形字。南唐徐锴认为上半部分的“口”像“股胫之形”,“股”指大腿,“胫”指小腿。下半部分像“止”之形状,即脚趾。“足”的本意即为大腿到脚趾的部分。后来可以单指脚,也可用来指代整个腿脚部分,甚至身体,因而抽象就有“整个”“全体”的意思,再虚化就是“满”“全”或“纯”的状态。以“足”来形容金银成色足够、充分,通常写作“足色”。但“金无足赤”一语中,使用的是“足赤”,而非“足金”。怎么理解呢?
这要从古书中对金子的成色记载来说明:明曹昭《格古要论》卷中《金铁论·金》:“古云:金怕石头银怕火。其色七青八黄九紫十赤,以赤色为足色金也。”也就是说,黄金含金量不同则呈现的颜色不同,含金十成则呈赤色,因而“足赤”就是“足金”。直到现在,我们依然无法提取出百分之百的纯金,所以说“金无足赤”。
“完”就是“全”,在最初往往作为动词,表示“使完整”“保全”。后来词义虚化,逐渐有“完美”意。“完人”一词,在宋代已出现,多指身体健全的人。到了元代,“完人”开始有“完美无缺的人”的意思。元刘祁《归潜志》卷十三:“士之立身如素丝然,慎不可使点污,少有点污则不得为完人矣。”直到现在,我们依然用“完人”来形容十全十美的人。历览前史,完人实在是凤毛麟角,“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哪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实业家、学问家、艺术家,没有一点缺陷和不足呢?所以说“人无完人”是至理名言。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的道理
首先,让我们看看“金无足赤”。黄金,作为一种贵重的金属,自古以来就被视为财富和地位的象征。然而,即使是黄金,也没有完全纯净的。每一块金子都含有一些其他金属的成分,这是自然的法则,无法避免。同样的道理也可以应用于我们生活中的许多事物。无论我们如何努力,总会有些许瑕疵和不足。这就是生活的本质,它总是充满了变化和挑战。
再来看看“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没有人是完美的。有些人在某个领域表现出色,但在其他领域却可能存在短板。有些人善良、慷慨,但可能缺乏决断力。有些人聪明、才华横溢,但可能过于自信甚至傲慢。事实上,正是这些不完美的地方,让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色和魅力。如果每个人都是完美的,那么世界就会变得单调乏味。
那么,我们是否应该因此而放弃追求完美呢?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尽管我们不能达到完美的境地,但我们可以不断努力,让自己变得更好。我们可以学习他人的优点,弥补自己的不足。我们可以不断挑战自己,超越自己。这样,我们就可以在不断进步中实现自己的价值。
总结起来,“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这个道理提醒我们,不要过分追求完美,而是要在不完美中寻找进步的动力。我们应该接纳自己的不完美,欣赏他人的独特之处,共同努力,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告诉我们什么
人无完人的主题主旨在于提醒人们不要过分追求完美,而应该接受和包容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因为对自己要求过高,常常陷入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中。同时,在看待他人的时候,又往往过于挑剔,过分关注他人的缺点和不足,而忽略了其优点和长处。因此,人无完人的主题提醒我们,要学会宽容和接纳自己和他人的不足,这样才能更好地与人相处,提高自己的幸福感和满意度。
除了上述主题主旨,人无完人还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描述和探讨。首先,从个人层面来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有些人可能在某些方面很优秀,但在其他方面却表现得不够好。因此,我们需要学会正视自己的不足,不要因为一些小缺点而否定自己整个人。同时,也要学会认识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发扬光大的同时,也要努力改进自己的不足之处,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质。
其次,从人际交往层面来看,人无完人提醒我们要宽容和包容他人,不要过分苛求他人完美。在与他人相处的过程中,要学会欣赏他人的优点和长处,也要包容他人的缺点和不足。只有这样,才能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与他人和谐相处。
最后,从社会层面来看,人无完人提醒我们要以宽容和理解的态度看待社会中的不完美。社会是由众多个体组成的复杂系统,其中存在着各种问题和挑战。我们应该正视这些问题和挑战,同时也要积极寻找解决的办法,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在生活和工作中,我们需要注意细节和注意事项。例如,在与他人交往时,要尊重他人的感受和意见,不要轻易地批评或指责他人。同时,也要学会倾听他人的建议和反馈,从中吸取有益的启示,不断完善自己。此外,在面对挫折和困难时,要保持乐观的心态,勇敢地面对挑战,从中吸取经验和教训,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