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端
当前位置: 91开学网

 > 

知识点

 > 

作家作品

 > 

自相矛盾出自哪里

自相矛盾出自哪里

2024-01-30 16:40:11 1172浏览

自相矛盾是一个典故,出自《韩非子》的一则成语故事。诸子百家里有很多精彩的寓言,这些寓言大多不是真事,而是虚构的小故事,目的是为了讲一个道理。接下来是对这个成语故事的介绍。

自相矛盾出自哪里

自相矛盾是一个成语,出自《韩非子·难一》,通常比喻一个人说话做事前后不一致。这个成语讲的是战国时期有一个楚国人既卖矛又卖盾,他夸自己的盾坚固无比,任何锋利的东西都穿不透它;又说自己的矛锋利无比,什么坚固的东西都能刺穿。有个围观的人问他:“用你的矛来刺你的盾会怎么样呢?”那个楚国人张口结舌回答不出来了。

自相矛盾原文

战国·韩非子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众皆笑之。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自相矛盾文学知识点

矛:长矛、矛盾、矛头

盾:矛盾、盾牌、后盾、自相矛盾

誉:称誉、赞誉、荣誉、美誉、誉不绝口

吾:吾辈、吾国、吾身

形近字:

盾(矛盾)质(质量)誉(信誉)举(举重)

吾(吾辈)告(告诉)矛(矛盾)茅(茅草)

多音字:

相:xiāng相互xiàng长相

夫:fú逝者如斯夫fū夫子

应:yīng应该yìng答应

自相矛盾的寓意

自相矛盾这个成语告诉我们说话做事要前后一致,不能自相矛盾。同时也提醒我们在表达自己的观点时要注意逻辑的一致性,避免出现矛盾的情况。因为自相矛盾的说话或做事方式可能会导致混淆、误解或不信任。

如果一个人的言行不一致,别人就难以理解他的真实意图和态度,也难以建立起互信的关系。此外如果一个人经常自相矛盾,他可能会失去自己的信誉和声誉,人们可能会认为他不可靠、不诚实或不专业,这会对他的职业生涯和人际关系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为了避免混淆和误解,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和信誉,我们应该尽可能地保持说话做事前后一致,避免自相矛盾。

自相矛盾作者介绍

《自相矛盾》的作者是韩非子。韩非(约公元前280年—公元前233年),又称韩非子,战国末期韩国新郑(今属河南)人。中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和散文家,法家学派代表人物。

韩非是法家思想之集大成者,集商鞅的“法”、申不害的“术”和慎到的“势”于一身,将辩证法、朴素唯物主义与法融为一体,为后世留下了大量言论及著作。其学说一直是中国封建社会时期统治阶级治国的思想基础。

韩非著有《孤愤》、《五蠹》、《内储说》、《外储说》、《说林》、《说难》等文章,后人收集整理编纂成《韩非子》一书。